第24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邦起事之后,她为刘邦坐牢,无怨无悔,而且不失时机地对刘邦进行“形象包装”,把“云气”之类的传说一步步神秘化,同时,为刘邦建立了一个地下后勤保障系统。刘邦由汉王而皇帝,吕雉当了皇后,这对夫妻的政治关系,就体现得越发直接了。那个时期,吕雉有了皇后的地位,却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她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因为刘邦有了很多女人,有了新宠,而吕雉呢,她已经四十多岁了,真正成了一个“黄脸婆”。吕雉心里是不平衡的。楚汉战争中,她虽然没有像刘邦一样在腥风血雨中厮杀奔突,可一样经历了九死一生,在楚营过了差不多三年生不如死的“人质”生活,到头来却被刘邦弃如敝屐。只给了她一个皇后的名份。况且这个名份也几乎就保不住了。那一场波谲云诡的“嫡长子保卫战”更让吕雉明白:保住自己的地位,才是最大的“政治”。所以这对政治夫妻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开始由单纯转向微妙,转向复杂,近而转向对立。刘邦的“刑白马盟”以及吕雉以后的大封诸吕,就是这种政治对立的产物。

然而,刘邦在弥留之际,吕后向刘邦讨教的,不是“家事”而是“国事”,是萧何以后的国相安排问题,而且吕后也果然就是按照刘邦的“既定方针”办的。这出于稳定国本的政治需要,关键是刘邦的这一安排客观上也为吕后称制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二是“母子关系”。

吕雉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汉惠帝刘盈。幸运的是,刘盈先一步被立了太子。受到刘邦的冷落之后,儿子就成了她的一切。如果说她从刘邦那里得了一个皇后的名份,这个名份只能代表她的眼前利益,而儿子地位,才能决定她的根本利益。儿子才是她惟一的政治保障。一个不同于一般王子的太子,具备着未来“天下本”的资格和身份。“母以子贵”是后妃与王子关系的概括性总结,吕雉母子当然也不例外。

刘盈因为性格懦弱,不受刘邦喜欢。刘邦喜欢戚夫人生的刘如意,不仅仅是因为他喜欢戚氏,更大的程度是因为他觉得“如意像我”。他认为如意这个孩子性格刚强,果断,不像刘盈那么窝窝囊囊。实际上刘盈的脾气随他舅舅们,和他的表哥们差不多,吕家人是阴盛阳衰,女人很强梁,而男人很窝囊。这一点吕雉心里最清楚。所以第一步她拼出性命,调动一切智慧和力量打赢了那场“嫡长子”保卫战。

为了这个儿子,她付出了很多。勒死赵王如意,打击和压制其他刘邦的庶子,让她背上了万世恶名。这个结局吕雉是一开始就很明白的,但为了亲生儿子,她什么也顾不得了。

儿子刘盈终于得以继承大宝,但是吕雉心里的石头并没有“落地”。因为知子莫如娘,儿子的性格她清楚,她首先是要让儿子坚强起来。所以她把戚夫人变人“人彘”之后,首先让儿子来欣赏她的这件“作品”。一方面让儿子知道政治就是你死我活的事,讲不得半点心慈手软,另一方面也让儿子练练胆儿。没想到这个儿子还真是癞狗扶不上墙,竟然让老娘的“行为艺术”作品吓得魂飞魄散,一病不起,干脆连朝政也不理了。

所以吕雉必须从政治舞台的帷幕背后毅然走向前台。太子与皇后,粗看起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单体,但实际上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政治复合体。维系他们关系的,并不仅仅是牢固的伦理、血缘。

吕雉与刘盈的关系,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刘盈任太子期间,这对母子是“依附关系”。如果刘盈失去了太子的位置,那么吕雉很快就会失去皇后的位置,那她失去的就不仅仅是皇帝的宠爱了。换一句话说,“嫡长子保卫战”实际上就是“皇后保卫战”。

第二阶段,刘盈继位当了皇帝,这对母子的关系变成了“猫鼠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什么呢?吕雉不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她心里有底,光靠儿子当皇帝是无法治理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大汉帝国的,其码他连那班开国元功也摆不平。所以她必须从幕后走向前台,未央宫的“大朝”仅是花架子而已,而长乐宫的“东朝”才是“真格”的。你想这样的母子关系能正常吗?那不是“猫鼠”关系才怪。

第三阶段则变成了“对立关系”。刘盈从软弱变得强硬了。最初,吕雉在他的眼皮底下勒死赵王如意之后,他就“强硬”了一次,把行凶的人“腰斩”了。但那次处理结果正顺应了吕雉灭口的需要,所以吕雉没太在意。第二次强硬就不一样了,他居然把老娘的情夫审食其抓起来关进监牢治罪,“老鼠”变成了“猫”,让“猫”很不舒服,不但不舒服,还挺难堪。尽管后来吕雉绕路说禅,曲线运作,从监狱里“捞”出了审食其,但对儿子的芥蒂已经是很深了。所以刘盈死时他开始哭不出泪来。张良的儿子张辟疆说她是惦记着让娘家人手中握上兵权,固然有这一面,但另一方面深层次的东西读者就只好心知肚明了。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刘盈的悲剧命运,也并非全是吕后制造的。刘盈的悲剧,主要是他的性格悲剧。虽然他历经了战争帶来的离乱之苦,虽然他在即位之前一直生活在残酷的宫廷政治斗争漩涡当中,但是由于他的懦弱,他只能选择避让和消极。司马光批评他:“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安有守高祖之业,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残酷,遂弃国家而不恤,纵酒色以伤生。若孝惠者,可谓笃于小仁未知大谊也”(《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司马光以儒家的标准去评判刘盈,未免失诸太苛。

第三是“情人关系”。

吕雉同审食其的关系,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热点”。

然而史书上却不曾对她们之间的关系有过较多的记载。《史记》、《汉书》的《佞幸传》都没有审食其的名字,只是在《汉书·朱建传》中有这么一句:“久之,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一共二十三个字,关键在于最后六个字“太后惭,不可言”。为什么“惭”呢?因为她和审食其的关系暖昧,所以审食其下狱,吕雉伤了面子。“不可言”,颜师古注曰:“不可自言之”,不能亲自去讲情。就这么六个字,实际上把两个人的关系说清楚了。

接下来,写朱建为从监狱里捞出审食其,去找惠帝的男宠闳籍儒,先把他吓唬了一通,说什么呢:“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惭,欲杀之。旦日太后怒,亦诛君”。意思很明白了。朱建对籍闳儒说,你和皇帝那档子事,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现在辟阳侯因为太后宠幸他而入狱,所以满大街的人都在说是你向皇帝进了谗言。以后太后知道了,没你好果子吃,肯定杀了你。这里“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九个字又进一步道破天机,干脆把话挑明了。

这是正史惟一的记载。更多的就是野史和小说家们的附会了。

吕雉与审食其有私情,正史中的这一处记载可成“铁案”,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皇后与面首的关系。

首先,吕雉是在自己最困苦的岁月里和审食其走到一起的。她与审食其一起渡过了在楚寨做俘虏的差不多三年的时光。在精神上,她得到了审食其的抚慰,在生活上,她得到了审食其无微不至的照料。

从楚寨回到汉营,吕雉受到了刘邦的冷落。那个时侯,吕雉的痛苦是难于言表的,也只有审食其能够给她更多的慰藉。

她们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开始由“患难怨侣”向“政治情侣”发生变化。所不同的是,吕雉与刘邦这对“政治夫妻”是政治上合拍而情感上疏离,而她和审食其,是政治上与肉体上都配合得相当默契。刘邦去世后,吕雉怕宫廷中开国老臣们发动兵变,秘不发丧,只留审食其一个人在她身边,也就是说,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审食其是她唯一的精神依靠。

作为皇后,吕雉有着特殊的政治属性。她与刘邦性格不同,刘邦是个大而化之的人,而吕雉则胆大心细。她很小心地处理自己和审食其的关系,从来不显山露水,授人以柄。刘邦在世时,她曾要求不给审食其加官,审食其的辟阳侯,是刘邦给封的。乃至于刘邦死后,惠帝借故将审食其下狱,她也不直接出面说情,而是走曲线迂回,捞出了审食其。

在与刘邦合法的夫妻关系中,吕雉是处于次从地位的,而在与审食其的关系中,她则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取得了支配权,这种非道德的情结中产生的不正常的政治关系,在刘邦之后的宫廷内部埋下了严重的危机。试想,如果不是审食其及时听从了郦商的劝阻,继续与吕雉按照他们的思路处理刘邦的后事,一场喋血的内乱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审食其也特别低调。他比吕雉更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危险系数极高的关系。他们是用自己的纸包着自己的火,而纸终归是难以包住火的。

在刘邦分封功臣时,审食其虽未直接参加楚汉战争,但是在保护刘邦家人方面也是尽心尽力,并且随同太公,吕雉一起在楚寨做了近三年“人质”。可他从来不参加任何争功的活动。同时,他注意同权臣搞好关系,在周围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关系网。仅管有很多人因为他与吕雉的这层关系对他表示了鄙夷不肖,可在关键时刻总是有人帮他的忙,给他扶危解困。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尽诛诸吕及其党羽,而审食其却安然无恙,躲过了这一劫。

当然,审食其最终的下场与一般面首没有什么差别,他也未得善终。孝文帝时,被淮南厉王刘长以诸吕余孽的名义锥杀。

第四是“君臣关系”。

这主要体现在刘邦去世后她实际执掌政权的十六年岁月中。刘邦在世时,吕雉对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臣的关系处得很微妙。当时,西汉王朝初立,根基未稳,异姓王族自恃功高,拥兵自重,虎视耽耽。在处理异姓王的问题上,吕雉比刘邦更铁腕。想杀就杀,毫不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出手不凡,出手就是大手笔。她靠协助刘邦果断地剪除来自异姓王的威胁树立了自己的政治权威。她的铁腕、她的冷酷,连刘邦也自叹弗如。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吕雉的政治资本是刘邦所有的宠姬都不具备的。就是因为这一点,她在沛丰系的功臣中有了比较好的人脉,有了比较牢靠的社会基础。

所以在她从政治舞台的帷幕后面走向前台,为她砥柱中流的,也几乎全部是元功派的领袖们。

吕雉很懂得怎么利用他们,也懂得如何去制约和平衡每一个政治派系之间的关系。

萧何是元功第一,吕雉从楚汉战争后期就和他共同据守关中,她向萧何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萧何的性格也吃得很透。她用萧何用得很放心。

张良、周昌是对她有恩的人,尤其是在“嫡长子保卫战”中这两个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后来调赵王如意来京时,周昌作为赵王相国却极力阻挠,让她很不高兴,就把周昌先调来京师,看在他帮过大忙的份上,没怎么处置他。张良避世,息交绝缘,她劝张良进食,安排他的小儿子张辟疆做了侍中。对功臣的后代,她都尽量做了妥善的安置,把“新生代”培养成自己的羽翼。

尤其在对待陈平的问题上,吕雉表现出了她的韬略和气度。她一直对陈平存有怀疑,疑心刘邦下达“在军中把樊哙就地正法”的诏令是陈平出的主意,可是当陈平把樊哙从前线押解回来,她又立即看出这个人大有用处,不能轻易杀了。尽管她妹妹吕媭一次又一次讲陈平的坏话,她一直不为所动。

对于刘邦临终前做出的人事安排,她完全遵从,那是由于这个安排基本顺应了她的意愿。事实证明他们夫妻二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的一致是多么重要。

而对刘邦后期任用的“少壮派”政治力量,她则保持着充分的警惕,又打又拉。打时不手软,拉时也无所顾忌。

可以说,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吕雉也绝对算一个“长袖善舞”的高手。

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就这样冶炼出了她命运中的钢铁。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在本书的“叙论”中提出的问题了。

——是权欲,改变了她。

——是权力,塑造了她。

吕雉和她的同性对手的不同点在于,她们的争斗中,对手施展出的是“媚术”,而她用的却是“权术”。本来,不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媚术”与“权术”要分个高下是件很难的事,然而对付与她操同样兵器的异性对手,她也一样能所向披靡。

吕雉获得胜利的秘诀就在于:她可以永远把主宰命运的刀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然有人会提出一连串的假想:

假如吕雉所嫁的老公刘邦在泗水亭长的位子上终其一生;

假如干脆吕雉嫁的老公不是刘邦;

假如在“嫡长子保卫战”中的胜利者是戚氏而非吕氏;

假如……

那么,还有这样一个吕雉吗?

我只能回答:

历史不存在“假如”,

只有误会与刀俎。

附录一:

人物表

吕后(前41——前180)本名雉,小字娥姁。西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高祖刘邦皇后,故又称高后。刘邦死后,子惠帝即位,惠帝卒,临朝称制九年。掌握西汉政权凡十六年。

刘邦(前56——前195)初名季,沛人。秦末为泗水亭长,二世元年响应陈胜起义,称沛公,初属项梁,与项羽所部并为反秦主力。汉王元年,攻入咸阳,秦王子婴降。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邦为汉王。不久与项羽战,汉王五年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在位八年。

吕公(?——前0)秦末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雉之父。《史记》不载其名,《汉书旧仪》谓“吕公,汝南新蔡人”,又《相经》谓“魏人吕公,名文,字叔平”。后世史家,亦据此认为吕公名文字叔平,此吕公实非彼吕公。好相人,见刘邦而异之,以女吕雉妻之。汉王元年封临泗侯,后追尊吕宣王。

吕媪吕后之母。史佚其名。

太公(?——前197)刘邦父。史佚其名,〔唐〕司马贞《史记·高祖本纪·索隐》谓:“皇甫谧云:‘名执嘉’。王符云:太上皇名‘煓’与湍同音”。〔正义〕曰:《春秋握成图》云“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已,生执嘉”。秦未沛人。高祖六年被尊为太上皇。

刘媪(?——?)刘邦母,失其姓名。〔宋〕裴駰《史记·高祖本纪·集解》谓:“皇甫谧云‘媪盖姓王氏’。又据《春秋握成图》以为执嘉妻含始游洛地,生刘季。《诗含神雾》亦云。姓字皆非正史所出,盖无可取。今近有人云‘母媪氏’。(司马)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贞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执对反覆,叹古人未闻,聊记异见,于何取实也?”追谥昭灵后。

吕长姁(?——?)吕后之姐。生平失考。其子平高后七年封扶柳侯。长姁未见封,可能已在高后大封诸吕前去世。

吕媭(?——前180)单父人。吕后之妹,樊哙之妻。封临光侯。吕后时用事专权,大臣尽畏之。吕后卒,为周勃等所诛。

吕泽(?——前199)单父人。吕后长兄。以客从刘邦入汉,还定三秦,将兵下砀。刘邦败彭城,往从之。佐定天下。封周吕侯。谥令武。

吕释之(?——前19)单父人。吕后次兄。以客从刘邦击秦,后归丰邑卫刘邦之父。封建成侯。卒谥康。

审食其(?——前177)泗水沛人。吕后外宠。以舍人侍吕后。曾与吕后同时为项羽所俘,质于楚营。遂成为吕后亲信。高祖六年,封辟阳侯。吕后元年为左丞相,百官皆因决事。吕后死,诸吕被诛灭,文帝即位,免相。三年为淮南王刘长所锥杀。谥幽。

戚夫人(?——约前194)即戚姬。史佚其名。台湾学者高阳先生所著后妃传,谓其名懿,对其来历亦语焉不详。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刘邦宠姬。生赵王如意。刘邦认为“如意类我”,屡次欲废太子,立如意。吕后用张良计,召“商山四皓”为太子客,竟不易太子。刘邦卒,吕后缢杀赵王,囚戚夫人于永巷,断其手足,去眼熏耳,饮以哑药,使居窟室中,名曰“人彘”。

薄夫人(?——前155)会稽吴人。秦末为魏王豹宫人。楚汉战争中,豹为刘邦所杀。姬输织室。刘邦见而纳之,生刘恒,立为代王。从子至代,为代太后。代王立为文帝,尊为皇太后,景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刘盈(前10——前188)即汉惠帝。刘邦、吕后嫡长子。始为太子,高祖以其仁弱,欲废之而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赖叔孙通、周昌等大臣力挺。后依张良迎请“商山四皓”之策,得不废。即位后,吕太后杀赵王如意,断戚夫人手足,令其观“人彘”,视而惊病,岁余不能起,遂日为饮乐,不听政。在位七年。

刘肥(?——前189)沛人。刘邦庶长子。系刘邦微时外妇曹氏所生。高祖六年,封齐王。惠帝二年新岁,到长安朝贺,几为吕后杀,因献城阳郡以为鲁元公主汤沐邑,乃得免祸归国。卒谥悼惠。

项羽(前——前0)秦末下相(今江苏苏迁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后裔。秦二世元年(前09),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救赵。宋义到安阳逗留不进,羽杀宋义,亲率兵渡漳水,破釜沉舟,示无还心,击破秦军主力于钜鹿。复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进军入关中,杀子婴,焚宫室,火三月不灭。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于戏亭大封诸侯王。继与刘邦争衡,在楚汉战争中终为刘邦所败,自刎于乌江。

项庄(?——?)下相人。项羽从弟。随羽起事反秦。秦亡,羽宴刘邦于鸿门,谋士范增计欲杀邦,命庄舞剑,项伯以身翼蔽,不得击。

项伯(?——前19)下相人,名缠,字伯。项羽叔父。从项羽起兵,为楚在令尹。刘邦入咸阳,项羽驻鸿门,与范增计击刘邦。项伯早年曾因犯罪得张良救,与张良交契,乃夜驰告良,并在项羽前为刘邦解脱。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欲杀刘邦。伯亦舞剑,以身翼蔽刘邦。邦乃得免。高祖七年封射阳侯,赐姓刘氏。

章邯(?——前05)字少荣。秦统一天下期间,邯灭韩收赵有功,二世时为少府,率军镇压陈胜、项梁领导之农民起义军。后在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为项羽所破,降羽,封为雍王。灭秦后项羽大封诸侯王,邯被封以咸阳以西之地,都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楚汉战争中,刘邦围攻废丘,邯兵败自杀。

萧何(?——前19)泗水沛人。初为沛主吏掾。从刘邦军事。刘邦王汉中时,以萧何为丞相,荐韩信为大将。楚汉相拒,留守关中,转输士卒军粮,使军中供给不乏。刘邦称帝,论何元功第一。封酂侯。后协助刘邦灭陈豨、韩信、英布等。封相国。高祖死、协助吕后主朝政,事惠帝。病危时荐曹参继任相国。卒谥文终。

曹参(?——前190)泗水沛人。秦时为狱吏掾。与萧何同随刘邦举事,屡立战功,负伤七十余处。高祖六年,封平阳侯。曹任齐相九年。用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初与萧何友善,及为将相,产生隔阂。萧何死前,荐其继任丞相,为惠帝丞相三年,一尊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卒谥懿。

(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影帝盖世一剑独尊帝霸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临渊行逆天邪神洪荒之青蛇成道剑来武炼巅峰
相关推荐
汉平王快穿男主戏太多娇笙黑萌夫妻之世子太坑爹坑爹联萌刘邦小学我的岳父是刘邦少年道君化龙天尊仙道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