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终是苦尽甘来(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光辉岁月

杨绛有多种身份,她既是妻子、母亲,也是作家、教育家、翻译家,难能可贵的是,无论何种身份,她都表现得如此出众。

《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前后历经二十余年,她为之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战乱、动荡一度搁浅了她的计划,但每当有希望出现时,她都紧握着不放手。

在编辑“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时,西方文学界的经典之作《堂·吉诃德》位列其中。早在之前,杨绛曾翻译了《吉尔·布拉斯》,编委会的林默涵先生看过后给予高度评价,所以决定将《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交给她。

因为编委会没有规定翻译版本,杨绛便反复比较了许多版本,最后决定以西班牙原版为基础,并选定了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马林编著的版本,这也是最权威的一个。为了做到尽善尽美,自1959年起,杨绛开始自学西班牙文。她与钱锺书留学英法时,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外文学习经验,所以西班牙文自是难不倒她,很快便掌握了。

正式开始翻译工作是在1961年,五年后,她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没有料到的是,“*”开始了,工作由此被迫中断,直到1976年翻译工作才彻底结束。过程曲折而艰辛,多亏有杨绛的不懈努力,才得以有无上的荣光。

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破四旧”的时候,被抄家是家常便饭,但凡发现与“革命”相关的东西,一律当场销毁。为了确保安全,杨绛只好销毁家中几乎所有带字的东西,就连家人来往的信件也没能留住,至于有关创作学习的笔记等资料,也同样忍痛销毁了。但是,对《堂·吉诃德》的翻译稿却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但一经发现,会被认定为“黑稿子”,这个罪名可不小。

两年多的时间中,她潜心于《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她不舍得就这样放弃。冥思苦想后,她用牛皮纸将稿子包裹起来,再用绳子捆得结结实实,准备找个最稳妥的地方藏起来。她来到办公室,想着交给比较友善的组秘书保管,但组秘书没有明确表态,毕竟稿子留在身边的话会有危险,这个忙的确让他左右为难。杨绛不愿勉强他,便又找到了另一个人,但他将《堂·吉诃德》直接判定为“黑稿子”,直接拿走了,这让杨绛始料未及。

如此一来,杨绛少不了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组织要求她去除“黑思想”,她向组织提出申请,想把稿子要回来,也好让她对照着自己的“黑稿子”来纠正自己的“黑思想”,组织的答复是,找不到了。没有办法,她只能自己慢慢搜索,后来被安排打扫女厕所时,她便时刻留意自己的稿子,借着工作的机会,在房间里找了很多次,始终没能发现稿子的踪迹。

搜索工作继续进行中,直到有一天,她去打扫一个偏僻的储藏室时,竟然在废纸堆里看见了自己的稿子,她将稿子抱在怀里,简直就是亲人失散后又再次团聚的场景。为了万无一失,她决定将它带走,如果留它在这里,不知道哪一天又消失了。她的计划是先把它放到女厕所中,然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带出去,可是还没等她过了激动劲儿,就被人发现了。

原本躲过了看着她的老干部,没想到没躲过旁人,那个人大声问道:“杨季康,你要干什么?”杨绛也大声答道:“这是我的稿子!”这时老干部也发现了她的举动,温和地说:“是你的稿子,可是现在你不能拿走,将来到了时候,会还给你。”刚刚才经历了失而复得的喜悦,她哪里舍得交出去,但这由不得她,只好又交了回去。不过,老干部答应她,稿子可以暂时放在这里。这已经是不错的条件了,杨绛找来找去,想着找一个最保险的地方,看来看去,最后把稿子放在了柜子顶上,随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一段时间后,思想改造渐渐淡去,杨绛联系到组秘书,打算请他帮忙找找她的稿子。所幸,他第二天就给杨绛把稿子带回来了。见到自己的稿子,她一下子就抱在了怀里,再也不愿和它分开了。后来,又经历了下干校时期,返回北京后才又接着翻译,不过这时的杨绛对之前的翻译并不满意,决定再力求完美一些。

直到1987年,《堂·吉诃德》终于出版了,在当时的中国来讲,它的出现犹如石破天惊一般,先后被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世界文库”“名著名译”“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等,前后印刷达到七十余万册。

杨绛做学问向来一丝不苟,她说:“我翻译的时候,很少逐字逐句地翻,一般都要将几个甚至整段文句子拆散,然后根据原文的精神,按照汉语的习惯重新加以组织。”在她心中,翻译绝非两种不同语言的简单转化,而是力求用精美的汉语文学方式加以表达,她将原文和译文读者看作是两个“主子”,而她是他们的“仆人”。

她每天只翻译五百字左右,同钱锺书创作《围城》时一样,不求高速度,但求高质量。每次反复斟酌,都是为了追求信、达、雅的境界。正是如此严苛地要求自己,七十余万字的稿子才得以有如此高的品质。

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之后,得到了西班牙的重视,驻华大使前后向她发出了三次邀请,诚恳地邀请她出访西班牙,但她连着拒绝了两次,直到第三次,实在是盛情难却,只好应了下来。杨绛随中国社科院代表团出访西班牙时,仍留心于此书的翻译工作,之前曾遇到的一些问题,她正好趁着此次访问一一解决。

杨绛受邀参加塞万提斯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的纪念会,并在会上发言,她说:“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是说,天上的日子愉快,一眨眼就是一天,而人世艰苦,日子不那么好过。我们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塞万提斯离开我们人世,已三百六十六年,可是他在天上只过了三百六十六天,恰好整整一年。今天可以算是他逝世‘一周年’。我们今年今日纪念他,最恰当不过。”

原本略有沉闷的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场的每一位来宾都不由得为这位东方女士喝彩。

杨绛常说:“多会一门外语,好比多一把金钥匙,每把金钥匙都可以打开一座城门。城里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好像一个大乐园。你们如果不懂外语,就会比别人少享受很多东西。”她和钱锺书十分注重外语学习,正如她所说,这是一把金钥匙,凭借它能享受到更多的乐趣,若是没有它,则就像是被关在门外,少了许多精彩之处。

《堂·吉诃德》定稿的时候,恰好与钱锺书的《管锥编》的手稿校对工作同时完成,钱锺书提议,不如两个人互换一下题签。杨绛打趣说:“我的字那么糟,你不怕吃亏吗?”钱锺书给她的回答是:“留个纪念,好玩儿。”即便是她的字再糟糕,那也无妨,只要是出自她手,对他来说,就是最珍贵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洪荒之青蛇成道影帝一剑独尊帝霸临渊行盖世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剑来武炼巅峰逆天邪神
相关推荐
执刑无限英雄联盟之最强法师虚拟网游之神级穿越大陆最强法师锦上娇永不褪色的特种兵都市嚣张狂兵永不褪色的骷髅旗末法灵修男人无法修炼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