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和团运动风生水起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义和团,又称义和拳,贬称“拳匪”、“拳乱”等,是19世纪末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起初,以反对满族统治、“反清复明”为口号;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华加剧,民族矛盾代替了满汉之间的矛盾。义和团的口号改为“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发源于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正是洋教活动猖獗、教案频发的地区,是与白莲教等秘密团体有关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神坛、扶鸾、画符、装神弄鬼、刀枪不入等迷信方式聚拢人心。义和团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诸如白莲教说、大刀会说、乡团说、拳会说等,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

源于仇外心理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再次勾起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对清政府提出建铁路、开矿山等无理要求。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作恶多端的德国传教士被村民打死,德国借此出兵强占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地区。接着,俄军占领旅顺,英、法分别占领威海和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受外国强盗占领、列强瓜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事件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山东各地的仇外情绪。从1860至1899年间,共发生次反洋教高潮:光绪十年(1884)有48宗,光绪廿一年(1895)有60宗,光绪廿四年(1898)有77宗。1899年,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釆取对义和拳“抚”的策略,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义和团四处烧教堂、杀教士、抵制洋货。在义和团的仇外心理下,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对中国教民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有杀身之祸。

复杂的阶级成分义和团中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民众,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混杂进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由于成分复杂,思想混乱,使得义和团组织松散、纪律松施,很难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义和团的组织大致分为:“坛”,义和团的基层单位,又称坛口,也有“厂”、“炉”、“团”、“公所”等称呼。首领一般称大师兄。“总坛”,为坛的上一级单位;“门”或“团”为总坛的上一级单位。义和团按照八卦方位分为八门(团),如“乾字门(团)”、“巽字门(团)”等。

此外,义和团还有“红灯照”、“蓝灯照”、“黑灯照”(寡妇组成)“花灯照”(妓女组成)等妇女组织。

义和团又可分为官团,私团与假团。所谓“官团”是指接受清廷招抚,听从清官统领,领取粮饷的团体;“私团”则系团民自发组织,带有很大的独立性,自行设坛或从事“灭洋”斗争;“假团”是不被清政府承认,被称为“伪团”、“假团”,遭清政府镇压的组织。。

义和团有自己的一套纪律,既有官方颁发的十条团规,也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如“毋贪财、毋好色、毋违父母命、毋犯朝廷法、杀洋人、灭赃官、行于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顾,遇同道则合十”等。这些戒规在初期得到较好的遵守,后期由于成员日益复杂,出现许多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现象。

义和团著名首领有阎书勤、赵三多、朱红灯、王立言、倪赞清、曹福田、张德成、刘呈祥、景廷宾等。

“诛不胜诛”的义和团

清政府对义和团剿抚不定1899年,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对义和团始终持敌对态度,从严格限制义和团的活动,到血腥镇压。义和团在山东遭遇不利情况后,开始向直隶等地转移。1900年5月1日,涞水县高洛村发生教案,练军分统杨福同前往弹压。数千义和团设伏击毙杨福同,被称为“涞水大捷”。这次戕官事件使清廷大为震惊。随后的1900年5月7日,万义和团占据涿州城,知州龚荫培无计可施,便以绝食自毙。这是义和团占控的第一座州城。此后,清政府派出聂士成等参与镇压,与义和团多次交战。但此时直隶地区的义和团已呈现“诛不胜诛”的局面。

1899年冬,山东肥城发生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被杀教案,在西方各国连续抗议后,毓贤被清廷免职。他在觐见慈禧太后时,提出招安义和团的建议。戊戌政变后,完全控制了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不满。经过权衡后,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直隶总督裕禄,对义和团也由“主剿”改为“主抚”。除向团民发放饷银外,他还邀请义和团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会。于是山东的团民纷纷涌入直隶。天津、涿州、保定等城乡::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毁坏铁路、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万名团民占据。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他们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

慈禧对义和团转“剿”为“抚”1899年5月8日,英国公使窦纳乐感到局势危殆,要求停泊在大沽附近的17艘战船增援。7名外国水手及陆战队员在1900年5月1日登岸,乘火车于当日抵达北京。另有89名德国及奥国陆战队员于6月日也抵京。6月9日,慈禧调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进城,驻扎在天坛和先农坛附近。董军中不少士兵参加了义和团。次日,义和团约10万人陆续入京。北京外国使馆对外通讯联络中断。

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被清兵所杀。驻津各国领使组织000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带领,乘火车进京,增援11国公使馆。因为铁路被拳民破坏,西摩尔受阻于天津城外的杨村、廊坊一带,与清兵及义和团展开激战,西摩尔联军不敌义和团和清军而退回天津。该战被清政府认为是一次抗击外敌的重大胜利,并被命名为“廊坊大捷”。

紧接着,义和团和清军在北京烧毁外国教堂、会馆11所,000多天主教徒、法兵逃入天主教北堂,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前门一带约千家商铺因老德记西药房大火而被烧成废墟,北京4家铸银厂遭烧毁。庄王府前大院一度成为集体大屠杀的刑场。除屠杀教民外,义和团更滥杀无辜,奸杀妇女,团民不同派别也互相残杀。除屠杀奸淫外,义和团及清军也掳掠洗劫平民、商户,将赃物公开拍卖……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慈禧得到虚假情报,以为外国人要求她还政于光绪皇帝。她的态度作出180度大转变,转而支持义和团向洋人开战。命刚毅、载漪、载勋、载濂、载澜统领清军和义和团公开联合对外宣战

6月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由于克林德是枪杀义和团的刽子手,途中遭义和团和清兵伏击,酿成战争的导火线。

清政府向联军宣战

联军轻取北京城1900年6月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1l国同时宣战。清廷向各国宣战的同时,开始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50两、杀一洋妇40两、杀一洋孩0两。义和团及清军围攻各国使馆,使馆区内被围人数达000多人,其中包括外国士兵、为外国人做事的中国教民、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眷,使馆区武装有挺机枪、4门小口径火炮。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

八国联军的实力:日本出动舰船11只,海陆军0840人;英国舰船8只,海陆军l00人;俄国舰船10只,官兵l150人;法国舰船5只,官兵50人;美国舰船只,官兵40人;德国舰船5只,官兵900人;意大利舰船只,官兵80人;奥地利舰船l只,官兵75人。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未出兵,因侵略中国的是上述8国,故称八国联军。开战之初联军总数仅有万多人,而沿途清兵和义和团民有15万之众,时值8月,气候炎热而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庄稼形成天然屏障,为八国联军进军增添困难。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经过两天激战,北京各城门相继失守,清军、义和团与联军在京城展开巷战,不久,联军控制北京城。慈禧及皇室成员仓皇逃离京城,避祸西安。

俄国除与联军进攻北京外,更趁火打劫,出动0余万大军从南北两路侵犯中国东北。8月北路俄军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9月占领吉林省城吉林;南路8月占据领营口,10月占领沈阳,不久两路会师,占据了东北全境。

慈禧突然变脸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严重威胁了列强的在华利益,他们一方面向清政府施压,胁迫其加紧镇压;一方面积极策划出兵进行武装干涉。

1900年4月,英、法、美、德四国驻华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一律剿除,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山东、直隶两省,代为剿平。”各国舰队也集聚大沽口外,随时准备发动武装侵略。

1900年6月10日,美、英、法、德、俄、日、意、奥8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和美国上校麦克卡拉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正式开始了侵华战争。

诡诈多变的慈禧及其统治集团,见洋人势头凶猛,再与洋人对抗下去有丧权亡国之虞,于是忽然变脸,把肇祸之源归咎于义和团。。最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共同对义和团兵进行镇压。

9月7日在逃亡途中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中外势力相勾结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在清廷态度变化后,许多义和团组织迅速消亡。但也有部分义和团坚持抵抗。刘呈祥带领义和团在天津郊区抵抗侵略军,保定义和团首领周老昆率部在山区坚持战斗,义和团首领郭逢春在广昌与侵略军和官军战斗……侵略军在华北的其它许多地区遭到当地民众的反抗,清军和侵略军分兵前往镇压。

八国联军的暴行

八国联军在攻占津、京的过程中,进行了骇人听闻的烧杀抢掠。据记载:从大沽到天津之间的村庄,以及天津城的重要街区,已成一片片荒芜破败景象。所有沿途村舍,皆成颓垣废址。塘沽系5万居民的小城,已看不见民众足迹。从天津到北京的一路所过之处也是一片凄凉荒废景象。即使北京,也因烧杀抢掠而大受破坏,失所流离之民,据估计有0万之众,实际上可能比这更多。从大沽经过天津直到北京之路上,至少有50万人已无屋可居,散居于荒野之地。沿途房屋未经被毁者极为罕见,大都变成瓦砾之场。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几乎无一幸免。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均在联军势力范围之内,往来梭巡,足迹殆遍,凡拳民巢穴,无论官衙民居,遇则焚毁,往往全村遭劫……

在天津,几乎每日皆有杀人及暴行事件发生。俄人所踞之地,烧杀奸淫尤其严重。天津城破后,洋人登上城楼,见北门人群拥挤,便放枪放炮,人群粉粉倒毙。自城内鼓楼到北门外水阁,积尸数里,高数尺,清街日清不盛清。

在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数,到处是枪炮声,妇女儿童的哭叫声。大街上尸骸枕藉,血流成渠;禁城之内,十有八九被杀。烧杀同时是奸淫、抢掠和破坏。侵略军占领京、津后,不仅强入民宅强X妇女;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将掳获的妇女集中一处任意蹂躏。在北京,联军将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驱赶在一起而居,作为官妓任联军随意奸宿……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仅平民百姓遭此蹂躏,就连清王朝的皇亲贵戚及其家属也难逃厄运。直隶总督裕禄家居京师,城破后亦被抢掠,居家7女为联军所掳。贵族崇绮的眷属尽为联军所拘,驱赶至天坛处被数十人**。大学士霭仁之妻已年逾9旬,也遭侵略军奸辱而死……

烧杀抢掠是一切侵略者的共性,而庚子之难中,八国联军匪徒在中国抢掠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毁坏之惨,真是罄竹难书。在北京,以樊国梁为首的教士公然发出“布告”,下令天主教徒随意抢劫,规定凡抢劫不满50银两的不用上缴,悉数归己;超过50银两的部分归公集中均分。从8月18日开始,教徒们连续抢劫8天。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8天……”。

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揭露,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人头抵人头”为口号,一次杀害中国无辜农民680人!

侵略军的抢劫,以我国价值连城的历朝历代保留的青铜器、古玩字画、金银玉器、珍珠玛恼、文物典藉、奇珍异宝为多;次则为丝织、绣品、皮货、漆器之类。从皇宫、颐和园、各级官衙、王公府第直至普通民居,毫无例外地遭到洗劫。参加抢劫的不仅是军队,也包括公使、教士、洋官等,无不乘机出掠,大满其欲。

八国联军到底从中国抢劫了多少财物,其详细数目难以查清;但其数量之大、破坏之重实属罕见。在天津,仅日军抢劫所得即有00万两之多!在北京,日军将户部所存之库银一抢而空,其数目在百万两以上;各处存款,所失约计6000万两,并将内外银库所贮银两及制钱、法堂存贮的新铸制钱数百万串,以及粮仓贮存之禄米,均皆搬运一空。民间被抢劫者更无两样,各国洋兵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帝国主义侵略军的抢掠焚烧,给中华民族文化造成灾难性毁坏,这是继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重大洗劫。清王朝的皇宫、许多衙署、王公大臣及民间,存有大量文物典籍、奇珍异宝,经过侵略军抢劫、焚毁后所剩无几。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尽皆扫地殆尽。清王朝钦天监之古铜仪器,如直径两公尺的天球以及四分仪、六分仪等,均是十七世纪清康熙年间所制设,已有00余年历史。法、德两国都想夺,最后由德军统帅瓦德西直接插手分赃,一部分归德国,一部分归法国。另外,翰林院所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侵略军洗劫后残存的百世之珍《永乐大典》,此次又失去07册。其它遗失的珍贵图书经、史、子、集等共4。6万余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在中国的暴行难以用语言表述,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无法用数字统计的。

签订虎狼条约

《辛丑条约》也称《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条约是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即辛丑年签订的,故称辛丑条约。

其实,早在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慈禧老妖婆就变了脸,命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天津议和。1900年8月14日北京陷落,15日凌晨,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少数亲信臣仆仓皇逃离北京,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正式签订。

从北京陷落到条约签订拖了一年。这是因为:一方面侵略者意在胁迫清政府彻底屈服,以取得更大特权;一方面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在华利益各不相让。1900年1月,11国公使团提出“议和大纲”1条,逃亡西安的慈禧看到后,见各国没有把她当作祸首惩办,仍愿保留她的统治地位,她不胜感激,诏报奕劻、李鸿章全部接受议和大纲。之后,各国在强迫清政府惩办祸首和勒索最大赔款上,又展开长达9个月的争执。1901年9月7日,英、法、美、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个国家的代表,与清政府代表奕勖、李鸿章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共1款,另有附件19个。

条约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常关和盐税作担保,分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折合9。8亿两。

这项赔款等于清政府年财政总收入的10倍之多!这些白银重达06吨,用50吨的车皮来装,可装60多车,连起来有10华里长。这项“庚子赔款”,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这么大一笔财富,轻而易举被帝国主义者瓜分,从此,大清国的重要税收,除田赋外,几乎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

、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中国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而帝国主义各国却可以在使馆区常驻军队。

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将大沽及到北京的炮台一律拆除,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1处驻防。

从而清政府完全处于侵略军控制之下,帝国主义各国可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4、清政府向侵略者“谢罪”并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同各国作对的清朝官吏,共有96人分别处以死刑、终身监禁或革职抄家,永不叙用等刑罚。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各种反帝性质的组织,违者皆斩。在外国人遇害受辱的城镇,停止文武各种考试5年。清政府分派5大臣赴德、日两国,向被义和团杀害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家“谢罪”,并在克林德丧命的地方建立牌坊……

从此,清政府颜面扫地,对列强只能唯命是从,俯首贴耳了。

5、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指定由皇族亲贵担任大臣,提高外务部地位。

此举更便利各国直接干涉清政府的内政,目的是使清政府成为地地道道为洋人服务的工具。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者套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的沉重枷锁。清政府为了拼凑巨额赔款,下令各省按省份大小、财力多寡分摊。陡增的巨大赔款,无疑全部转嫁到老百姓头上,使人民生活更加痛苦,民族危难更加深重,使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和控制。同时,清政府自己立下一纸“卖身契”’,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慈禧恬不知耻的表示,此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死心塌地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各国得寸进尺,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奴役和压榨。它们为攫取更多的权益,相互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义和团失败之因

义和团运动的领导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看不清统治阶级本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避开义和团的锋芒,被迫向义和团妥协;在帝国主义势力的高压下又投降帝国主义,转对义和团打压,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击的境地,在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灭顶之灾。

义和团组织松散、纪律松驰,愚氓无知。它们除杀害无辜的外国人外,也直接造成对大量无辜中国人的伤害。而且针对的对象从光绪帝、李鸿章、奕匡、京官大臣到洋人、教民全部该杀。除屠杀外,也奸淫抢掠,其不人道处比八国联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管从中外传统道德,还是天理良心都是无知和野蛮残暴的。据记载死者多达10数万人!京师盛时,人口有400万。自拳匪、暴军之乱,劫盗乘之,卤掠一空,无得免者。坊市萧条,狐鼠昼出,如行墟墓之间。义和团杀害无辜备常残忍睟不忍睹。

义和团滥杀无辜的同时,组织内部也互相火并、残杀,从而消弱了抗击外敌的能力。包括清军在内,真正反抗西方侵略者的军队少之又少。

在中国士绅阶级看来,清政府在事件中对联军势力无能为力,统治阶级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东南各省总督各怀异心,采取“自保”策略,各地督抚开始出现不受中央控制的政治意向,统一集权的态势开始解体,也是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影帝剑来临渊行逆天邪神洪荒之青蛇成道帝霸一剑独尊武炼巅峰
相关推荐
不灭剑神逐道在诸天天下因缘此货出售:总裁快来买火影:开局签到八门遁甲火影:开局制造六道之身天机第四季末日审判天机第三季 大空城之夜天机第二季 罗刹之国人间上卷 谁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