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兴儒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汉乾和三年九月初九,一场例行的小朝会在景阳殿按时开启。

所谓的小朝会自然没有像大朝会那么多的官员前来参加,三省衙门加上太常寺御史台弘文馆等等,总共也就大约一两百人的模样。

到今天为止,广明皇帝刘焕已经足足穿越过来一个月的时间,至今回想起来,刘焕都有些许梦幻的感觉。

自己本是一个普通的20岁出头青年,却没想到从一个落魄濒死的王爷,一路成为今日手掌无上权柄的一代帝王。

在这条成帝的路上,两侧埋葬的是血肉以及尸骸,也有许多的敌人葬身在刘焕的屠刀之下,例如最初的侯德胜,例如后来的皇帝刘成,再列如先前的李廷忠、贺章二人。

当然,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敌人葬身在刘焕的天子剑下,就比如今日五时即将要处斩的李廷忠、贺章九族族人。

“启禀陛下,臣御史台侍御史纪凡请陛下收回成命,宽恕李廷忠,贺章二人九族!以彰显陛下的宽厚仁德!”

屁股刚刚坐在龙椅上的刘焕一愣,没想到还真有人敢跳出来拿头往自己的刀口上撞,用这种找死的方法来博取清名,此刻倒也不恼,只是笑眯眯的僵住身子看着他。

“御史台侍御史?哦,是了,朕先前是说过御史台和太常寺的官员全部必须参加小朝会,不过现在爱卿可以下去歇息了。”

这会轮到纪凡一愣,却只见高台上方的皇帝陛下话音刚落,就立即由九名控鹤军士卒从殿外走来,不顾及朝堂礼仪,直接拖着纪凡的双臂把他拎出景阳殿。

“真是聒噪,难不成谋逆的罪行,朕都可以轻易饶恕吗!如此这般,我大汉的刑法典章难道是用来充面子的!还是说尚书省的刑部官员全都是废物,是碌碌无为之辈,在这朝堂之上吃朕的干饭的!”

大殿之上一片寂静,立部尚书黄望刚想侧过头瞪一眼御史台大夫秦亥,却没发现人影,而后勐然想到这位御史台大夫是担任巡抚一职,昨日便前往敬州督察去了。

龙椅上坐着的皇帝陛下明显也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便收敛怒容容,笑呵呵的盯着御史台的一众官员。

“难道就因为秦爱卿不在,尔等就敢在这金殿上大放厥词,朕可不是什么唐太宗,你们也别想着学那魏征,小心爹娘生十个脑袋也不够朕砍的!”

御史台自然是言官,而言官群体自古以来便是国家官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初创封建制度的秦朝,还是明清两代,朝堂之上都有言官活动的身影。

而作为后世之人的刘焕自然知道言官乃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了,可以监察百官纠正得失,若是用的不好,那边就犹如后世明朝一般,被一群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所害。

所谓言官,无比聒噪……

“此事暂且不论,今日午时之事是否已经准备妥当了?”

刑部尚书连忙出列作揖,“回禀陛下,臣已经处理妥当了,午时四刻当即处斩,至于年龄十六岁之下的女子,以及年龄十岁以下的男子,臣已经按照陛下的意思挑出来了……”

直到这时,众臣才明白过来,当今的皇帝陛下并非是不近人情,也并非是残暴杀戮之辈,当下也是个个松了口气,在抬头看向刘焕的眼神时,便多了那么几分崇敬的意味。

刘焕当然并非是喜爱虐杀之人,虽然这些都是叛贼亲属,按照国朝法度是必然会被斩首示众的,可刘焕不管怎样依旧于心不忍,才使得这些人逃过一劫。

帝王心术便是在一松一弛之间,将众臣玩弄于鼓掌之中,从而达到一个帝王想要的结果。

与之一同的,杀伐果断以及宽厚仁德,也必须要同时体现出来,这便是帝王的御下之术,也是积威之术。

若是想要让朝堂上这些个人精臣服于自己脚下,杀伐果断乃是让他们“身服”,而宽厚仁德,则是让他们“心服”。

“今日小朝会,诸位爱卿不必过于紧张,放松即可……”

皇帝刘焕呵呵的笑了两声,随后继续说道:“我大汉京城名为兴王府,在朕看来,如今倒显得有些小气了,便想着改个更加响亮的名号,也好匹配我大汉蒸蒸日上的国威!”

皇帝陛下说着话,一旁的小太监便立即在御桉上,铺好纸张,研磨润笔,刘焕微微一笑,抓起毛笔便在上等的宣纸上重重的写下了两个大字,随后,孙连淮上前将纸张小心翼翼地捏起,转身向一众大臣展示。

广州!

这便是皇帝刘焕为这座城市更改的名称。

“广之一字,与朕的年号恰好相符,也昭示着我大汉疆域必然会愈加庞大,况且这广州的名号,乃是自古便有,今日只不过是恢复旧称,诸位以为如何?”

一众大臣眼看着自家皇帝陛下脸上洋溢着澹澹的喜色,便知道若是自己敢在这件事情上搞事情,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一个个愕然的片刻后,当即齐声高呼道:“陛下圣明,臣等拜服!”

此事议完之后,一众官老爷还以为今天朝会已经完事,刚想着活动一下僵硬的身子,准备磕头告退,却没想到高台之上的皇帝陛下竟然再次开口。

“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件事,那便是兴儒学!”

“自晚唐以来,天下大乱,民生凋敝,礼崩乐坏,乃是我中华文脉之大不幸也,这每每思及此处,便常感痛断肝肠,况且儒学乃是治世之根本,有教化万民之用!”

皇帝陛下声音一顿,暂时停嘴细细端详着堂下一众大臣的激烈反应,此时所有大臣都是惊骇满面,一个个激动的浑身颤抖,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学究,例如弘文馆的几位,此刻眼眶中已经溢满了泪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儒生,只可惜时值乱世,读书的确少有出路,况且人人朝不保夕,又哪来的读书的念头,所以天下间儒学衰败,已成定式。

而今日刘焕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倡议兴儒学,光着一点便是仁德圣君的作为,便不得不让这些个深受儒家经义影响的官吏对刘焕这位皇帝陛下感恩戴德。

“吾皇圣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深空彼岸光阴之外宇宙职业选手神秘复苏7号基地我有一剑不科学御兽明克街13号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唐人的餐桌
相关推荐
功名从小镇做题家到一省之长!官途:从小镇做题家到一省之长降魔之刃紫塞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