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陈宝兄妹说王霸(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宝兄妹与奢比率犬封军攻上了乌氏城墙,本以为十拿九稳,可以攻破乌氏城。(全文字阅读尽在文学网)却没想到突然之间杀出来猪刚鬣派出增援的犬戎众将,一时措手不及,吃了败仗。只得狼狈地撤离了乌氏城。

在犬封军的议事帅帐里,陈宝兄妹、奢比以及犬封军的一些其他的副将,偏将,裨将坐在一起商议着军情。

奢比道:“那和我对敌的雷震子可是真厉害,我险险敌他不过。”

那陈宝兄妹都长得七八岁孩童模样,他们两个都叫一个名字。男陈宝头上扎个冲天揪。女陈宝的头上扎两个辫。两个人都长得粉雕玉琢的,眼睛又黑又大,十分可爱。

男陈宝道:“那是当然,那雷震子可是周武王伐纣时,周军的有名上将呀。”

奢比不屑道:“那当年我还是伏羲帝手下有名的上将呢。”

男陈宝道:“此一时,彼一时呀。再,你不是后来就败在黄帝军队的手上,并被杀掉了吗?”

奢比切齿道:“是的,我永远也忘不掉,我正和黄帝手下的大将力牧厮杀的时候,却被黄帝的另一员大将离朱射了暗箭。然后死在力牧的刀下的。”

女陈宝道:“那些犬戎将确实功夫不凡,尤其是那个没有右胳膊的叫吴回的人,和那三个能变成飞虎有两只角的、能变成红红的,六只脚四只翅膀,身子像个口袋的,能变成长毛老虎,却有着人的面孔,老虎的脚,野猪的獠牙的人,可厉害了。杀了我们不少士兵。围住我们的那十多个将领也挺厉害的。我们的王杖与霸杖,竟然不到他们。”

男陈宝道:“看来,我们得把师父请出来了。”

奢比道:“你们的师父是谁?”

女陈宝道:“就是延维。”

奢比惊讶道:“延维,你的就是人蛇身,长如车辕,左右各有一个头,喜欢穿紫衣服,带红色的帽冠,人主得到它进行奉飨祭祀,就能称霸天下的延维?”

男陈宝道:“是呀,公孙轩辕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少典氏见到了我师父的怪模样,他就给儿子起名为轩辕,姓公孙。后来公孙轩辕在五帝争霸时,得到了我师父的帮助,他才得到了天下。我是他左边脑袋的徒弟,学的是王道。我妹妹是他右边脑袋的徒弟,学的是霸道。”

奢比道:“你们真是可喜可贺,竟然遇见了这么好的师父。那你们的功夫学成了没有?”

男陈宝摇了摇头道:“还没有。师父,如果我们学成了师父教给我们的功夫,我就可以辅佐得到我的那个人称王。我妹妹就可以辅佐得到她的那个人称霸。”

奢比道:“那你们的王道,霸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能讲给我听吗?”

女陈宝道:“霸道就是用武力、刑罚、权势等统治天下的方法。”

男陈宝道:“王道就是以仁义道德统治天下的方法。”

奢比道:“能具体讲讲吗?”

男陈宝道:“这个王道,《书·洪范》里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也就是,礼、乐、刑、政,四项国政都能达标,而不偏颇,就是王道完备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老百姓才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不然的话,你一边大鱼大肉的吃,别人就要饿死了,能不天下大乱吗?

所以圣明的君王一定要做到帮助老百姓,使他们富裕起来,使老人有所养,妻子有所养,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

武力强大的人,假行仁义,可以称霸。称霸的国家,一定要必须强大。靠美德行仁政的人可以称王,称王的国家,不需要很大。就像商汤,最初只是一个统治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周文王,也只是一个统治方圆百里的诸侯。用武力服人的,有武力达不到的地方,那就是人心。人是会敢怒而不敢言的。以德服人的人,人才是打心眼里佩服的。

所以能够建立国家的人,靠仁义立国而王,靠信用立国而霸,靠权谋骗取立国而亡。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选举仁义之士,那么就会行使仁义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措施;运用仁义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措施,那么天下百姓就会都会推崇美德为理想。下面的百姓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治理国家的人的仁政,那么心里就会安宁;百姓心里安宁,国家自然也就安定了。”

女陈宝道:“德行虽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标准,仁义虽然还没有完全行通,但治理天下的道理大致可以运用。赏罚有信,下属都知道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政令已经公布,虽然看到了可能会因此吃亏,也不欺骗自己的老百姓;和别国的条约已经订好,虽然感觉自己吃了亏,也不欺骗改变那原来的条约。如果能这样做的话,就会兵劲城固,敌国畏惧;国家能如此明明白白地去做,一个国家的人都会相信这样的国君出的法令。就是在偏僻穷陋的国家也会威动天下。当然,这不是依照仁政的教导所致,也不是人们最理想的治国方法。它不太美观,也不足以服人心。行使好的策略,劳逸结合,谨慎地积攒物资,加强战备,举国上下都会相信的。能够这样,就是整个天下,也没有谁敢抵挡的。偏僻穷陋的国家,能威动天下,在中国称之为最强大,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使用了信用这张牌。这就是所谓的信立而霸。

一个国家要是都赞同功利主义,不提倡仁义,不鼓励信用,

唯利之求,对内不怕欺骗自己的百姓,而孜孜以求利;对外也不怕违反和外国签订的和约,孜孜以求谋得更大的利益。对自己不要求自己不欺骗人家,却常常想要人家有诚实的美德,不会骗自己。这样下去的话,那么臣下百姓就都会用欺诈之心对待他们的君王了……上诈其下,下诈其上,这样就会离心离德,上下有了距离和隔膜。继续下去,敌国就会轻视你,盟国就会疑惑你。权谋日行,国家就不免危险衰弱,最终走向灭亡的道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洪荒之青蛇成道武炼巅峰逆天邪神影帝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盖世帝霸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相关推荐
1980我的文艺时代存活录权游之圣焰君王谜案追凶朕,百无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