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回说到,高文化穿越回来在云台山百家岩落脚烧了第一柱香,便和周公和孔子两位老祖宗坐在大殿里聊起了天,说起了信念和执念的问题。这高文化也真不客气,跟到了自己家一样。

周公问道,刚才你那份虔诚是信念还是执念?

高文化反问道,周兄你说呢?

我看一半是信念,一半是执念。

高文化笑了,你说的还真对,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信念还是执念。信念和执念到底又该怎么分?

孔子接话道,当然要与年龄密切相关了。像你小高这种年龄,还远未到破执的年龄。“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现在不满四十,才有些不惑之感,离知天命还早呢?如果真的破执了,你也就不会把什么信念和执念挂嘴边了。

高文化扭过头来看孔子,似不认识一样。说实话,高文化没有到那种年龄体会不到孔子说这句话的含意,所以对他来说,就是一半听懂了,一半没听懂。他只觉得这孔兄说的话也正确,挑不出啥毛病,但究竟怎么个正确,他并不是十分清楚,只有到了那种年龄了,也许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高文化接过话道,我还真想象不到,不过我已经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了。用树叶作比来说明信念和执念,是我这次最大的收获了。但愿我在五十岁的时候能再一次醍醐灌顶吧。

周公一边笑一边自己思量,那么我和孔丘穿越过来找代言人修改《周易》算是信念呢?还是执念呢?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需要我这把老骨头出头露面、煞费苦心吗?这还真是个问题。现在找到的这个小高,在杨朱那里其实已经破执了,在慧能那里又亲耳聆听了禅宗的本门心法,如果慧能没有破执,他就不会改变禅宗衣钵传法的旧有惯例,也就不会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宗师。正是因为他早已破执,所以他能适时变度。现在这小高又自诩是什么双度先生,看问题首分阴阳的习惯,这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了。但是改《周易》这项工作是个具体活儿,不能说想改就改,不想改就不改了,所以信念和执念还真不是那么好区分。也许真的如孔丘所说,要等年龄到一定的时候才会知晓?可是我周公旦早已远远超出这个所谓的“”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了呀!为什么我还会这样如高文化一样拎不清呢?周公一时竟出现了分神。

孔子看看周公,见周公若有所思的样子,再看看高文化,也是一脸的庄重,心说这是怎么了?话不投机吗?孔子轻咳两声说道,天亮了,我们是不是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呢?别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呀!

孔子的提议得到了周公和高文化的双双赞同,于是三人相跟着走出大殿,来到了寺外。天光已渐渐亮了起来。山里的冷风吹过来,头脑轻快了许多,呼吸着大山里的新鲜空气,看着远处巍峨的山峦,三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孔子笑着说道,还是小高会找地方呀,说什么要来上早香,原来是要我们来呼吸山里清新的空气,让我们欣赏这云台山的早晨风光吧?

高文化也笑着说道,也算是吧,怎么样,不虚此行吧?

周公也笑了,是不错,真的不虑此行!

高文化又问,你们可知道百家岩这个地方在历史上都与哪些名人有关吗?

孔子说,汉献帝不是曾经在这里避过暑吗?嵇康也在这里打过铁,刘伶在这里喝醉过酒,阮籍更想长眠在这里呀。

高文化说,说得不错,你们知道这竹林七贤中嵇康的特点吗?

孔子说,豪放不羁,不侍权贵。

高文化笑了,嵇康的真正特点是“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就是说,他连商汤和周武王都要有所非议,也看不起周公和孔子,一心要打破名分教化和古代的礼乐制度,崇尚自然和随心所欲。也可以这么说吧,嵇康也是崇尚独立和自由的。只可惜,年纪轻轻就被钟会给杀害了,我真为他感到惋惜啊!

听到“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句话,周公和孔子脸上现出惊诧之色,相互对望一眼,周公暗示孔子,莫急、莫慌,孔子才没有变脸作色,他问高文化,抛弃礼乐制度,如何规范社会?岂不乱套?

高文化道,难道只有礼乐才能规范吗?

孔子不服似的说,很难想向没有礼乐制度会是个什么样子,春秋礼坏乐崩的年代我是不想再去过了,更何况还有战国时期的乱世,你想想便知道了。

高文化说,你说的不错,乱世起于规则被打破,但是礼乐制度为什么会被打破呢?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

孔子看看周公,只好老老实实回答,以前没考虑过,但是现在知道了。不就是过时了吗?过时了可以改良吗,除却礼乐制度,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高文化抢着说,这就对了吗!过时了,就是被淘汰了,淘汰以后呢?还要有更先进的制度来代替。礼乐制度是规定了什么人该干什么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已经不行了,应该是到了什么人不能干什么事,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事的时候了。这样就把自由还给了个体。如果规定不能做却做了是要受惩罚的。这就是对自由的保护,多好!如果给每一个人都贴上标签,并且说你应该这么做,到了那里应该那样做,到了某个时候又该那样做,这不是束缚是什么?哪里还有自由的因子?还说独立?简直是痴人说梦了。

孔子频频点头,还竖起了大拇指。周公也满脸笑容,等高文化话音一落就接过来说道,社会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社会环境来考虑,历史只能借鉴。不仅如此,外国的制度也一样,只能参考。但是最根本的是制定者站在什么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为社会健康发展和民众幸福考虑呢?还是只考虑个人小团体的利益,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比如周公旦在当时就是看到奴隶主对奴隶的极端占有和奴隶暴发出来的极大的反抗意识,才废除了奴隶制度,当然也可以说是把奴隶解放了出来。但是解放到什么程度这不是周公旦能想像得到的。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公民的权利不容忽视,公民的权利不容践踏,这就是你小高一直强调的独立和自由的根源。当然我们的历史因素也不能不考虑,必竟经过了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如何在这里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是问题的根本。

周公停顿片刻,然后继续说道,咱们小老百姓操这份心好像多余,但是都这样认为的话,小高你一再强调的独立和自由精神又如何彰显?国家是大家的,每一个人都有为其考虑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人都不去争取,独立和自由就永远是水中花,镜中月。

高文化也一脸严肃地说道,周兄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你所说的这个可行的道路在哪里?在现在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大环境下,谁又会舍身忘己地去为之努力?

孔子问道,现代社会不是也推广和谐、友爱吗?

高文化伤感地说,推广归推广,但是有一种暗流却像狗皮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那就是:金钱至上,无诚少德。

周公插话道,原因呢?

不知道。高文化老老实实地回答。

高文化叹了一口气然后又问道,白衣送酒的故事你们知道吧。

周公和孔子两个都摇摇头。

高文化说,东晋时候有个叫陶渊明的,比竹林七贤稍晚一些,放着彭泽县令不做,竟独自结庐而居,他本人又特别爱喝酒,但是做为一个老百姓哪来那么多酒让他喝呢?这里就有一个叫王弘的人想给他送些酒。王弘是王导的孙子,也是一个东晋的高官。但是陶渊明是个名士,他怕冒然送去会伤了陶渊明的自尊心,所以就想了个办法自然而然地把酒送了过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先去托人找人,找了一个他也熟、陶渊明也熟的人,叫庞统芝的。他说,你想办法打听陶渊明哪天出门,我好如此这般。因为陶渊明不爱出门,经常一个人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溜达。庞统芝好不容易打听到有一天他出门了,就在他出门的必经之路上,找了个小亭子假装在那里喝酒。终于看到陶渊明过来了,就赶紧打招呼说,你也出门啊?着急吗?不着急的话过来跟我一起喝点酒吧。陶渊明不知道啊,就过来两人一起喝。王弘已经换上百姓的布衣在旁边等了好久了,见他们两人喝到酒酣耳热时,就装作路过的样子。庞统芝就叫道,又遇上个熟人,问陶渊明你介意吗,你要不介意的话我把他也请过来,咱三个一起喝。陶渊明也就只好说,那来吧。这时王弘才自自然然地走过来,三个人就一起喝了起来。喝酒时他见陶渊明穿的鞋子脚趾头都露出来了,就问他,我能给你做双鞋子吗?陶渊明觉得这也没什么啊,陌生人要给鞋好啊!就把穿着破鞋的脚抬起来量尺寸,王弘又问他,你看我们家也没什么东西,就是酒喝不完,你看我能送你点酒喝吗?陶渊明说,那就送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衣送酒”。

高文化话音刚落,就听得耳畔飘来如仙似幻的钟声。欲知后事,且看下回。(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武炼巅峰一剑独尊逆天邪神影帝帝霸盖世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剑来临渊行洪荒之青蛇成道
相关推荐
一人干翻神诡世界权游之重生卓耿被龙妈偷听心声我都召唤到了什么娱乐全能小亨三生定许青鸾去星际大佬穿越女尊后,娇养的年下奶狗反攻了玄幻:诸天最强系统全民主公:只有我能看到隐藏信息老千舌尖上的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