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安度危机《红圈》获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2—2009 俄亥俄州哥伦布 北京 底特律

2002年4月26日,久盼之中,崧苼和玉英的大孙子在哥伦布降生。崧苼给他起名为力弘。早就想好了,而且都排好了队:力弘,力扬,力中,力华。弘、扬、中、华,中间都是“力”字。要想有出息,必须都得以“力”为先。就从这天开始,陈崧苼开始构思他的第一部著作,自传文学小说《RED CIRCLE》(《红圈》)。

为了陈家有个安稳舒适的窝儿,也为了迎接陈家后人,崧苼和玉英已经买了处大新居。绝不是为排场,是为了全家老少都能住进去。说起排场,陈家是有教训的。那还是新中国成立前。

在河南济源下雁门窑洞里出生的陈怀臻教授,说是为“陈家房产”再树块大招牌,实际上就是为争这口气。用了两年时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花了不知多少钱,硬是把住着乞丐群、流浪汉、大烟鬼的破烂不堪的贝勒府,翻建成响遍北平的陈家豪宅。六进院落,一百二十多间房,五亩多地的大花园和菜园。连同济源老家来人,最多也就住了陈家三十多口人。多余房间或让好友白住,或租给他人。说真的,从1942年到解放初,陈家真是没过过几天舒心日子。白天应酬宾客,夜里防盗防贼。大黄狗和小黑子一叫,一宿都睡不踏实。崧苼在这座豪宅住了七年,往事如烟,就记住了菜园那口井,还有从郎家园移到花园那七棵大枣树。按照父亲规定,陈家孩子都得去菜园摇辘辘从井里打水种菜、种麦子。嘴里还需背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崧苼不做作业爬树摘枣儿,大人们可就不知道了。那枣儿,酥脆甜香,掉地上就碎。

在陈家豪宅,孩子们难得和父亲母亲一起说说乐乐。可是“*”后期,除夕过大年,全家倒有了聚在一起的机会。父母家都抄了,二十多口只能团聚在崧苼在北京三里河的单元房里,苦难中求个乐儿。大家动手包饺子,准备下酒菜。慈母和的馅儿,慈父捏的饺子,大家吃个没够。除夕夜,都轮流到小阳台上放二踢脚,到楼下放烟花。年夜饭吃过后,孩子们困了,都在地上打地铺。大人们轮流上庄打麻将。在另外一间屋,一群半大小子和姑娘席地而坐,听崧苼说书讲故事。最爱听的是《基督山恩仇记》。一讲就是一夜,这些孩子听入了迷,憋着尿,连厕所都不去。也难怪,就一个小厕所,哪儿够这么多人用的。

在美国,自己说了算,谁也管不着。大体说,在美国买房有几种人。

极少数人为的是讲排场,结果差不多都遭了罪。因为他们买房不是为住的,是为看的。俗话说,“人前显贵,背地里受罪”。一点不假。老是揪着心,怕偷盗,怕抢劫,更怕丢命。再说,能有多少人去他们家看阔气呢?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多数人买房是为了安家过日子。务求地区安稳,让孩子们就近上好学校。钱宽裕些,买套大的。不宽裕,买套中型住房,也过得挺美。崧苼和玉英就属于这类人。

大多数人买房就是为了有个住所。什么都好说,价钱必须便宜。小房子里也是一应俱全,虽说挤了点,住得也挺舒服。

少数外国人,特别是国人,近年来到美国买房投资拿绿卡之风颇盛。撇开那些外逃贪官奸商不说,差不多都上了当。不会英文,两眼一抹黑。难上加难,一环套一环,无底洞。纯粹是花钱找罪受。

说也巧了,崧苼和玉英买的这处新居,原是美国一位篮球明星在建新居。号称小乔丹的这位球员身高近两米。屋子高高大大,特宽敞。特别是高屋顶,正合崧苼心意。过去受压那么多年,压得透不过气。这次,可得痛痛快快透口气了。底层宽大豁亮,几扇大镜子前是练功场地。壁炉前全套沙发,外带宽银幕放映设施。还有会议桌、圆饭桌、烤箱冰箱吧台、蒸汽浴、桑拿,一应俱全。二楼,三楼,大客厅,大餐厅,大厨房,大卧室,总之按照原主人要求,什么都又高又大。唯一有些奢华的是竟有六个洗澡间两个卫生间,太多了。再说有蒸汽浴就够了,何必还要有桑拿?崧苼唯一得意的是他那间书房。高顶,宽敞,上下十二扇窗户,还有一整套电视录像录音播放设施。挂上慈父慈母相片,摆上从北京带来的老物件,心里那叫踏实。

要说真是天意。这位篮球明星在芝加哥公牛队打得挺好,为了多赚钱,又换到七六人队,又换到更差的二流队。最后,干脆去欧洲打球去了。这所房子紧忙完工后,急于出手,没要太高价。帮崧苼买房的中介,借口有些地方还未彻底完工,又压了价。双方立即成交。至今,崧苼和玉英还住在这儿,而且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这儿就是陈家在美国的根。

过去没钱不用说,现在有些钱了,崧苼还是始终不忘慈父常说的那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引用的这句话,知道的人不少,引用的人很多。用意多是警惕出了名会招惹是非。其实“猪怕壮”的含义更为准确精辟:猪壮了,离挨宰就不远了。

崧苼和他的企业大为受益的是陈家还有个规矩:不借债,不差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易。崧苼在美国受难时,身无分文。下顿饭没着落。找老朋友借几块钱,不算什么。可崧苼就是不借,饿着肚子去打工,挣了钱再吃饭。这饭吃得才踏实。有了钱,崧苼和公司开始借债了。但从不向个人和公司借债,只向银行借债。不为那些贷款,为的是银行贷款利息可以减税。何乐不为?

不差钱,崧苼还真拿不准分寸。老陈家产业都是母亲管账。家里和“陈家房产”不差钱,可是父亲老差钱。因为父亲兜里都是母亲装的钱。一次父亲换衣服,母亲忘了装钱。父亲请友人吃饭,结果是友人付账。更有意思的是一次父亲坐公共汽车兜里没钱,左摸右摸从要发的信封上撕下一张邮票递给了售票员。没坐到站就下了车。回到家,还非让孩子们找到那辆车去补票。母亲小时候穷怕了,后来有了钱也不乱花,老自己攒着,不存银行。用母亲的话说,银行也有倒闭的,还是自己的保险柜踏实。“陈家房产”和父亲需用钱,随要随有。钱不够了,多紧急的事也得分期付款往后拖。不差钱,崧苼在美国实实在在地做到了。美国这个陈家从始至今,可以自豪地说:没差过任何人和任何公司一分钱。唯一不同的是崧苼家里没那么大保险柜,还是把钱存在银行。美国有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除了不借债,不差钱,崧苼又加了一条:不上市。不上市,公司是自己的,自己给自己干,一切自己说了算。上了市,公司是所有股东的,自己给别人干,一切董事会说了算。国内国外,陈家多少好朋友就因为上了市,人出了名,猪也壮起来,百病缠身,一命呜呼。图的是什么?

不借债,不差钱,不上市。就是这“三不”,得以让崧苼全家和所有公司闯过接之而来的大危机,大动荡,大挑战。

受“9·11”事件影响,欧元得势,国际资金加速撤离美国,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同时,次级贷款(次贷)危机也浮出水面。

从2006年开始,没什么钱,没什么信用的人家开始买房,而且买大房。五十万美元的房,预交五万元至十万元首付就可入住。不过,房贷利率不是5%,而是10%。买主指望几年后房价涨到七十万美元,把房子卖了,还银行本利五十万,还有二十万赚头。买卖房人家高兴,可银行却承担着全部风险。一旦房价下跌,那就全泡汤了。

果然不出所料,房地产次贷危机很快引发金融大危机。美国这三年危险历程和惨痛历史,触目惊心,值得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引以为鉴,引以为戒。

永远忘不了:

2008年9月21日,华尔街投资银行宣告破产,解散。

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高达7000亿美元金融救市方案。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危在旦夕。

美国金融海啸危及全球。

连年累月惊涛险浪中,不借债,不差钱,不上市的陈崧苼一家和所属公司却安然无恙,优哉游哉,稳坐钓鱼台,而且还赚了一笔。就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告破产前一年,通用股票只跌不涨。崧苼觉得势头不对,紧忙给通用老朋友打电话。大多数人虽有担心,但仍持乐观态度。可是崧苼还是把手里所有通用股票全都抛出,每股近五十元。比他原来购进价高二十元。不久通用宣告破产。

不少人着急,崧苼却如在世外桃源,一心一意收集材料,动笔开始写《RED CIRCLE》(《红圈》)。这是崧苼第一次写长篇自传文学小说,而且是英文,在美国出版。所用之心血,所动之脑筋,所付之劳累,可想而知。但是,崧苼没有强迫自己。构思不难,都是真人真事。动笔颇难,写小说可不如同写报告。玉英陪着崧苼一起构思。见他实在累了,就拉着他乘游轮去欧洲旅游散心。他俩都喜欢游轮。住在船上,吃在船上,每天晚上看专业表演也在船上。每到一站,旅游日程和交通工具早有安排,跟着导游尽情享受就是了。

崧苼七十岁那年,以真人真事写中国1949—2009年六十年的《RED CIRCLE》(《红圈》),作为对祖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于2009年在美国出版。万没想到,竟连续获得四项美国新书大奖。多次接受全国电视台采访。有关细节,请看陈崧苼和孟玉英应邀参加的一次读者见面会实况。

美国,密执安州,底特律市,世界久享盛名的汽车城。

底特律市区73层文艺复兴中心大楼还耸立在那里。破产重建的通用汽车公司(GM)总部还屹立在那里。时过境迁,当年辉煌已不复存在。底特律市开美国有史以来之先例,不久前申请了破产。大城市,竟也破产!旧地重游,时过境迁,心情沉重。

当年,陈崧苼在第十届世界汽车年会发表了《Challenging Spirit against Impossibilities,The Road to China》(《向着不可能的挑战精神,通向中国之路》)主题演讲。会场就设在底特律文艺复兴中心威斯汀酒店大剧场。今天,旧地重游,应约参加文艺复兴会议中心为陈崧苼获奖作品举办的读者见面会。陈崧苼身着黑色西服,蓝条白衬衫,没打领带。孟玉英身穿浅蓝色套装,稍施粉黛,衬出她引人注目的雍容丽质。在外等候的会议主持人热情迎接崧苼和玉英,一起走进波比安会议厅。

主席台背后幕墙上挂着大幅彩绘:《RED CIRCLE》(《红圈》)封面和荣获四项文学大奖的奖状。百多位与会者陆续入座。陈崧苼走上讲台,用英文开始了他的演说。

“《红圈》是我用了七年时间写成的一本英文自传文学小说。我一直想把我们陈家故事写成文字,留给后人。万没想到竟获得四项文学大奖。我想大概是因为美国读者第一次通过真人真事了解了中国六十年的变迁。1918年,我父亲从河南山沟里,徒步进京考取了北京大学。后来成了著名法文教授,又不情愿地弃文从商,成了京城豪富大房商。后来,他虽遭受了不白之冤,却始终无怨无悔。我受到牵连,从牛棚和劳改农场出来后,于1981年来到美国。继承父母艰苦奋斗精神,屡经磨难,我也是弃文从商,开拓自己的事业,都称呼我是红色资本家。弃文从商,是我父亲的终生遗憾,我不愿再遗憾终生。三十多年漂泊海外的历程,让我深思,促我猛醒。激流勇退,我毅然回归文学。以《红圈》为起点,我又在撰写中文历史小说《大红儒商》。我觉得我一直在走着父亲没走完的路,追随父亲没实现的梦。从小处说,这是陈家梦。从大处说,这是中国梦。我希望我的书能有助于促进各国、各民族间的了解。只有了解我们的过去,才会认知我们的现在,才会共同开创我们的未来。不只是为了中国和美国,更是为了全世界。”

在热烈的掌声中,听众们开始和作者直接交流。

“您的书,为什么叫《红圈》?”

“大家可能以为‘红’表示红色中国,其实不尽然。在中国,‘红’表示吉祥和喜庆,还有驱除邪恶的意思。我用‘圈’表示六十年的轮回,当然也有回归的含义。”“您的书我读了三遍,很喜欢。”一位美国中年妇女说,“如书中所说,中国发生了大变迁、大动荡、大觉醒、大变革、大发展、大希望。像您这样真人真事的书,为什么这么少?”

“因为对文化认知还远远不够。文化常常被金钱埋没了,被低级趣味取代了。这是世界的悲哀。”

“您敢于如此写您和陈家的真人真事,有没有风险?”

“没有。我不是好好的吗?”

哄堂大笑。

“您书中的父与子给我留下极为深刻印象。我开始把这些故事说给孩子们听。”

“谢谢您的鼓励。‘励志求学路,登峰追梦时’应该是年轻人,特别是穷困孩子们的动力和楷模。”

“从您的书里第一次听说牛棚。对那段岁月,您仍然耿耿于怀吗?”

“耿耿于怀?太轻了。我一直愤愤不平。最痛苦的是红卫兵用带铁扣的皮带抽打我的父母,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也是我们美国读者难以理解的。这样的情绪持续很久吗?”

“很久,心里的创伤很难愈合。可是,自从开始写《红圈》,我变了。我既是那段岁月的受害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幸运儿。请允许我说个笑话,是真事。”

陈崧苼喝了口水,“信不信由您,我在北京的住家就在关我牛棚的旧址。”

听众哗然。

“我夫人,”陈崧苼向孟玉英投去挚爱目光,“劝我买下那套房。站在阳台上,隔着一条河,远处是我父母的墓地。下面就曾是我受难之处。我觉得我是最后的胜者。”沉重而又快慰的掌声。

“换个话题。您来美国三十多年,看来是一帆风顺。有什么诀窍?”

“其实是坎坎坷坷。枪顶着我的脑门遭抢劫,没有医保得了病不敢去医院,险些得了败血症。来美国不是淘金,是受罪,是磨炼。”

“一定会有您独到的心得?”

“我觉得自尊、自律、自信、自强(Self respect,Self discipline,Self confidence,Self ambition),最重要。”

不少人在作笔记。

“您夫妇真不像七十多岁老人。有什么秘方?”

“我们相濡以沫,艰难中不放弃,日子好了仍然依旧。低调为人,看淡钱财,继续追随我们心中的梦。”

“就美中之间文化和文学交流,能否提些建议?”

“每提到中美两国交流,立即就会想到经济贸易交流。两国真正的文化和文学交流,早已被打入冷宫了。”

“什么意思?”

“BANISHED!”崧苼话语低沉,“文化兴邦,文学育人。这才是一切的基础,基石。”

全体听众起立鼓掌,经久不息。

主持人走上台,“请陈先生给我们题词。”

陈崧苼在题词簿上用中英文写下他为《红圈》写的诗。

红 圈

无为不惑命自谋,落雁浮萍闯独舟。

家世兴衰说真谛,花甲轮回顺潮流。

魂系中华千秋业,情归故里钟鼓楼。

莫道他乡宜做客,梦入阳关通燕幽。

当写到最后两句,他当场做了修改。原是“莫道他乡易做客”,他把“易”字,改成了“宜”字。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甜酸苦辣,尽在不言中。(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剑来武炼巅峰盖世洪荒之青蛇成道帝霸影帝逆天邪神一剑独尊临渊行
相关推荐
[风云同人]雄霸传说阴阳网吧宠妃翻身宝典萌御宅的魔导书五年一觉振兴梦无限曙晖长生四千年我有容嬷嬷的扎针秘诀我,美漫里的歪门邪道阴阳纸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