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进发辽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确的来说,辽阳并非是什么水草丰美的地方。至少在许多的中原人看来,这样冰天雪地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人活得。但是对于经常闯荡于天下南北的人来说,事实上辽阳的环境并没有那么恶劣,虽然不排除其一整年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白雪皑皑,可是依旧还是有一半的时间是非常适合人们居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片土地即便是在最冷的时候,气温能够下降到零下几十度,可是这里的原住民依旧宁愿躲在这里熬过一个冬天,也不愿意离开。

最开始的时候,辽阳一代并没有什么强大的部落,前朝之时,朝廷在辽阳设置了辽阳都护府由都护负责这里的具体事务,同时由于中原地区在那个年头突然遭遇了大旱,所以作为难民的一部分的青州,胶州一带的百姓就被迁移到了辽阳。当然与此同时进入辽阳这一块领地的还有同时期归顺朝廷的莫丹部落也就是后来发展壮大为辽国的耶律家族。

由于都护府的实力远超过当时迁入部落的百倍,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莫丹部落并没有与同时期迁入的中原人发生十分激烈的土地冲突,莫丹人居住在辽河以北,中原人住在辽河以东。而都护府则正好在两者的正中间。

不过世事难料,换做是谁也没有聊到,原本强大到让所有周围民族都为之羡慕敬仰的前朝衰败的如此迅速哦,最早察觉到这一变化的莫丹人,在前朝末帝登基的同时,与南方的楚地同时宣布了脱离,紧接着与中原发生阻隔断绝的吴越也开始脱离了中央的控制。由于此时朝廷的兵力几乎全部的用在了对南方的作战,以至于对于北方的异动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是如此,都护府的实力也被极大的削弱了,精锐的士卒基本上全部被调走了。留下来的老弱残兵,就如同弃子一样根本就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甚至到最后,有传闻他们的编制早已经被朝廷给取消了。心灰意冷的他们在面对莫丹人要求双方合并的条件之时,为了不殃及到居住在辽阳的百姓,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当然也可以说,之所以莫丹部落这样一个原本在草原荒外并不是相当出名的部落能够通过兼并迅速地扩张,其中有相当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莫丹部落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十分的深厚,而且拥有许多的能工巧匠。包括后来莫丹部落迁徙到了乐盛,就是今天的王廷。一座大城能够拔地而起也是得益于他们的功劳。

当然后来,基本上大家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前朝到最后灭亡也没有能够收复楚地,之后楚地正式的脱离并且由龙氏建立了今天的楚国。前朝中原地区的土地则被大魏所继承,包括原本属于前朝的西域和渝蜀也被大魏所吞并。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继承前朝的大魏,却并没有能够把朝廷的实力和影响力恢复到原本的水平。以来是由于???论是西域还是南方都尚且没有能够彻底的稳定,来自楚国和大食国的压力致使魏国不可能同时与三个方向的敌人发生冲突。所以到今天为止,河北军的燕山防线就成了大魏的实际的北方边境线。即便是如此,魏国的皇帝到今天都没有放弃对这片土地的声称权。所以在李景的记忆中,他所见到的大魏的实际地图上,在辽阳的北方不远处的乐然山上有一道很细的虚线,似乎是在提醒任何大魏的皇室和百姓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实际领土到底在哪里。

不过话虽是这没说,可是大魏毕竟是先天不足,不仅仅是如此的,就连京城以北还有一个燕国在威胁着魏国的安全,虽说燕国的实力并不可能和大魏是一个等级的,曾经在李景的记忆之中,有那么一次北伐,魏军已经拿下了包括国都在内的一半的燕国领土了,可是后来前来支援的辽军骑兵突然出现在了大军的后方,以至于为了考虑所有魏军士卒的安全,大军不得不重新退到了河西,之后燕国的国君竟然引来了来自草原部落上面的援军。致使原本拿下的城池全部被重新多了回去。

不过相信即便是如此,对于燕国的国君来说这样做的代价也是相当之大的。作为中原国家的魏国或许还会出于自己将来还会长远的统治这个地方,所以会尽量了的克制士兵把损失下降到一个朝廷和士卒都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是对于那些游牧民族来说可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对于辽国来说,对外毕竟人家还是宣称自己是一个与中原国家一样的国度,再加上此战自己是燕国的援军。如果做得太过火的话,谁的脸上也不会好看。而且燕辽的同盟稳定才是能够保障双方不会被吞并。这样的道理一直羡慕中原文化的大辽皇帝自然也是知晓的,要是把燕国推到了魏国这一边,那落在辽国身上的压力可就大得多了。可是草原上的部落会与燕国说这么多的大道理吗?他们只是见到了魏军慌忙的后撤,平时根本就没有和魏国有任何的直接接触,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关心魏国此后的态度和动作,反正怎么打自己都不是第一个遭殃的人,大不了魏国发动报复,我一走了之。反正他们又追不上也不可能一直待在那个地方蹲自己。所以与魏国士卒过境之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本上所过之处,被魏军破坏了的地方只会损坏更加的严重,没有被破坏的地方,基本上是一无所有。百姓流离失所,颗粒无收。可以想象燕国国君的肩上的压力有多大。

即便是如此,来自魏国的报复也是少不了的。不过由于兵力的不足再加上辽国的牵制,负责报复燕国的部队只是给了河西以北的燕军一点教训之后便重新退回了河西。

至于迁都到了乐盛的莫丹部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了整个漠北最为强大的部落,于是一个新的国家便在此刻诞生了,那就是一个全新的辽国。不过虽然莫丹部落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比较的深,但其实质上还是一个游牧性质的部落,尤其是在他所兼并的部落地区并没有实施影响。所以对于那些被征服了的部落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大汗换做了皇帝,从今天起耶律家族就稳定在了乐盛。但是实际上这种百年来就流行下来的说法根本就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改变,所以到了耶律信这一辈的时候,依旧是草原人称呼其为大汗,可汗,而辽东人则称之为皇帝,陛下。

迁都之后的辽阳并没有分封给任何的人,而是留作王室的直属领地,但是由于被征服的部落也来越多,以及部落自身的发展,导致最后辽阳附近已经出现了一些部落的身影。不过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皇帝的注意,因为这个时候的王室的实力还是十分的强大的,尤其是铁浮屠打出来的赫赫威名让几乎所有的草原部落都为之胆寒。所以当时的部落可汗也不敢把自己的手去伸到王室忍耐的极限之中。

可是随着接二连三的对大魏的进攻,王廷的实力被极大的消耗了,而且再加上辽国并非像魏国这样有一个相当稳定的后勤供给,导致尤其是像铁浮屠这样的精锐骑兵越大越少,以至于从一个主战部队沦落为一个守卫王廷的亲卫部队,对于铁浮屠来说,上一次耶律信冒险将铁浮屠投向战场这种机会简直是不敢想象。得益于此,早就对辽阳垂涎三尺的部落可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吞并的念头,而在这些部落之中又以闪族最为突出和强大,所以说阔木尔此刻被耶律信封为辽阳公,首先他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将以闪族为首的部落驱逐出辽阳的地界,很显然这是耶律信留给阔木尔的难题。

但是对于此刻的阔木尔来说却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举步维艰,因为名义上阔木尔的手上尚且还有三万人,但是一旦阔木尔和闪族发生了在所难免的冲突,自己手上可以调动的兵力连一万人都没有,而且还都是连阔木尔自己都不敢保证是否忠诚的万余人的降兵,而阔木尔简直就可以成为光杆将军。换句话来说,就是一旦自己手下的人背着自己和多特有任何的沟通和妥协,自己除了逃跑之外就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了,甚至此次前来就连清河先生也被耶律信给留了下来,自己的身边连一个可以商谈的人都没有。

然而与此同时,辽阳方向,多特也是相当看重这件事,命人召集起来所有的部落可汗前来辽阳商谈此事。不过对于阔木尔的来者不善,似乎看重阔木尔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很多的部落可汗甚至就没有听说过阔木尔这一号人物。

“阔木尔?这家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些部落可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最后在多特的示意之下,命人向在坐的各位宣读了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于阔木尔的情况,只见一名士卒手上拿着一份报告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说道。

“就目前所知道的情况,这名叫阔木尔的草原人是在不久前随着原陛下的太傅清河一同返回王廷的,据清河介绍此人是草原一个部落的一个可汗的儿子,但并非是长子,所以继承部落的可能性并没有。也许是处于重新开辟一番天地所以跟着清河来到了王廷。但是此人最开始并没有因为由于得到了清河的推荐而得到了陛下的重视。只是因为最近一次,他受领了原来的陟族残部平定了原本预计的丏族发动的叛乱而再次进入了陛下的视线。”

“也就是说此人原本就是一个无名之徒对吧!”一个可汗有些面露不屑的说到。“不过就是一个黄口小儿,平定了一波早就已经不能够称之为军队的乌合之众便被陛下受封为辽阳公,简直就是欺人太甚,难道我多特可汗就连一个小儿也不如吗?”在坐的基本上和闪族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所以明面上大家都是一个劲的表明自己拥护多特的统治,反对耶律信的倒行逆施。可是实际上大家心里面都想这些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

上一次自己因为部落突然发生了变动,多特就觉得自己以前真的是小看了耶律信此人,虽然后者的年纪并不大,但是他的隐忍真的是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很难有人可以预料得到只要一有机会,后者便可以凭借着这个机会翻身。这不原本最好的平衡局面被瞬间给轻易的打破了,可恨无论是丏族还是陟族到最后都栽到了同一个地方。所以无论如何对于多特来说自己留有一份心思总是不坏的。

看着自己身旁一个个义愤填膺的部落可汗又有哪几个是自己的心腹,或者是心腹大患。自己此前虽然强行稳定了局势,但是实际上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十分的尖锐了。毕竟辽阳就那么大,闪族作为最为强大的部落大家对前者自然是无话可说,可是下面的部落可就乱得多了。之前自己已领兵远征,自己的老巢被人轻易的挑唆便发生了异动,可想而知辽阳的局势已经紧张到了怎样的地步!所以此次前来商议此事,实际上也是多特对众人的一种警告。闪族实力依旧很强,已经存在。无论如何只要敢有任何的小动作,闪族可以在那黄口小儿来之前把你们全部消灭。

不过照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于是多特会心一笑,就这样一场十分诡异的商谈便这样轻易的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开怀畅饮,然后所有人都必须留在辽阳,谁也别想回部落!

多特相信凭借着自己手上的兵力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阔木尔的军队或者可以称之为难民。前提是没有人敢在自己背后捣乱的情况下,所以多特十分煞费苦心的让所有的可汗都留在了辽阳陪同自己观战。众位首领可汗虽然没有回头但是已经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了自己后背上流露出来的寒意,顿时也只有点头同意的份了。当然也有些可汗希望能够出兵助多特一臂之力然后被多特十分欣慰的拒绝了,开什么玩笑!让你的部队来了辽阳,我还怎么安稳的控制你,所有部落可汗必须严令自己的部落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所在地,一经多特得知,那在坐各位的小命可就保不住了,到时候可别怪我无情!

有了这一保证,这下多特终于可以全心全意的来准备对阔木尔的进攻。不得不说,其实对于阔木尔来说,多特给予其的评价还是相当之高的。因为多特明白阔木尔在率领五千多人的刚刚投降的士卒如何去抵御数倍于己的叛军,自己身上索要承担的压力会有多大。也就是说至少在多特的心中,阔木尔绝对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也许这也是他的强项所在,让自己所有的对手都低估自己的力量,然后再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将军为此事担忧?”多夺命人把汇总过来的情况带到了阔木尔的手中,只见阔木尔点了点头,把自己心中所担忧的情况说给了多夺听,后者思考了片刻,没有说话。等阔木尔亲眼过目了报告后说道。

“诚如将军所说的那样,目前我军的人数根本不可能与多特手上的三万兵马直接抗衡,况且后者的手中还有不少的部落可汗为他助阵。强攻恐怕不是办法,反而会葬送我们所有人。”

“这我当然清楚,可是还有什么法子可以破解我们面前的困境吗?”阔木尔看着这个第一个向自己效忠的原尤立的亲卫问道。当初尤立托付给自己所有陟族人的性命,阔木尔都完成了,自然而然的作为原本最亲近尤立的多夺也就遵从了尤立的遗嘱听命于阔木尔的帐下,如果说此刻,勉强能够获得阔木尔信任的恐怕也就是眼前的这个人了。不过好在多夺在陟族的声望还是很高的,所以陟族的士卒才会安心地听命于自己的指挥,不过另外一方的丏族说实话阔木尔的心中是相当的没有底气。

“不如我们从哪些部落可汗哪里入手,多特执掌辽阳的一切事物。在他的压制之下必定后有些部落会产生不满,而将军如果入主辽阳必定会重新分配辽阳,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

“而且,先前陛下领兵前去抵抗多特的进攻,双方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听说是老巢辽阳被人给策反反抗了。可见闪族的内部必定不会十分的安稳!”(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武炼巅峰一剑独尊临渊行洪荒之青蛇成道影帝逆天邪神帝霸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剑来盖世
相关推荐
虎山行疯狂的异界生活无敌从战歌开始厨妃有喜:吃货王爷别贪嘴良辰美景皆为你王侯的盛宴爱轮回:良辰美景奈何天郡主戏王侯爱情赌约致命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