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明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个好得不能好的好天气,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一派金秋景色。满天的霞光熠熠,午门外的广场上,黑压压站满了人,足有数千之多。

有权力召集这么多人聚到午门外的,除了皇帝没第二个,但今天这些人聚集到午门不是因为皇帝,他们都是被辽军士兵一个个登门请来的。

当然,此请非彼请,不管是不是真这样,至少在很多人心中是这样的,当一个个士兵深夜登门拜访过后,不来的实在不多。

午门外聚集的这数千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他们之中大多是在京的大小官员和各个街区的里长。除此而外,来人之中还有各业商会行会的头面人物以及一些大商家。

广场一侧临时搭建了一个两米高的台子,众人迎着霞光默默在台前伫立,心中大都忐忑不安,不知会有什么祸事发生。

寅卯之交,该来的都已来了,至于那些没来的,除非派兵去请,否则也不用再等了。在廖南无的示意下,顺着梯子,祖大寿缓缓步上高台。

祖大寿是典型的关东大汉,身材非常高大,一张脸如刀砍斧剁般棱角分明,极是粗犷。祖大寿原本就是一派大将军的风范,此时兀立高台中央,面容肃穆,一身金盔金甲辉映着初升的霞光,真如踏着霞光从九天飞下的战神。

扫视了众人一眼,祖大寿高声说道:“诸位,鄙人是锦州总兵祖大寿,这一次劫法场就是祖某一手策划的。现在把大家请到这儿来,是想把一些事情说说清楚。”

“我们劫法场,不仅仅是为了救袁大人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为了洗刷袁大人蒙受的不白之冤。死,不算什么,但要袁大人这么死,辽东的儿郎们不服!”祖大寿的语声不高,但深沉的声音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情绪,不由自主就把众人带进了辽东高阔的天地里。

“对于督师的那些指责其实那一条都不值一驳,但祖某今天还是不得不驳,因为有人相信。”祖大寿的声音越发深沉悲凉。

“诸位,对袁大人的第一条指责是说他老人家既然身为蓟辽督师,自该为八旗兵侵入长城负责。”轻轻叹了口气,祖大寿道:“诸位,袁大人这个蓟辽督师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充其量,袁大人对西线防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你们之中有很多人可能知道,袁大人为了加强西线防务的事屡上奏疏,但每一次都被束之高阁,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诸位,你们可能觉得祖某是在诡辩,但其实道理很简单,就一层窗户纸,捅破了谁都明白。如果袁大人真如世人以为的蓟辽督师,加强西线防务就是份内之事,又何必请示朝廷?反过来,既然需要请示朝廷,也就说明袁大人无权过问西线防务的事情,所以建奴侵入长城的责任在朝廷而不在袁大人。”

祖大寿的话合情入理,对许多人而言,就是层窗纸,一旦给捅破,便恍然大悟。接下来,众人听得更是仔细。

“诸位,指责袁大人的第二条是说袁大人勾结皇太极,建奴根本就是袁大人给引来的。对于这一点,我想现在只要是个有脑袋的人都明白,如果袁大人有心,又何必勾结建奴,招天下人唾骂?”

不管道理多么简单,但只要没被点破,就是有很多人到死都不会明白。看着众人的表情,祖大寿心中感慨万端,他越来越觉得廖南无说的话有道理。

“诸位,对袁大人擅杀毛文龙,世人多所诟病,但天下又有谁知大帅的苦心?”停了片刻,祖大寿继续说道:“诸位,袁大人擅杀毛文龙被很多人认为是私通建奴的证据,是去敌所忌,但祖某试问,建奴到底对毛文龙有何顾忌?宁远大战时,努尔哈赤对毛文龙有顾忌吗?还是宁锦大战时,皇太极对毛文龙有顾忌?毛文龙常年支领十五万人的粮饷,但阿敏帅三万八旗兵攻打朝鲜时,对他有顾忌吗?诸位如果不见忘的话,都应记得当时没人指责毛文龙,反而群起攻击大帅,使得大帅以暮鼓难振为由被革职。”

“诸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毛文龙不服号令,大帅擒下毛文龙情有可原,但不应擅杀,而应把毛文龙交给朝廷有司问罪。”扫视着众人,沉吟片刻,祖大寿突然厉声问道:“诸位,难道就没人想想,同样是手握尚方宝剑的封疆大吏,袁大人难道不知擅杀毛文龙的后果么?”

“诸位,除非想造反,否则不论日后有多大的功劳,擅杀毛文龙都会为袁大人种下杀身之祸,袁大人对这一点自然深知,但大帅不听部属劝阻,依然执意杀了毛文龙。诸位,为什么?”祖大寿的语气缓了下来,轻声问道。

“诸位,原因祖某知道。以前,大帅严禁外传,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可以说了。擅杀毛文龙和大帅在崇祯面前许下‘五年平辽’之诺的原因如出一辙,都是因为大帅早已不计个人的生死荣辱,是大帅决心为了平灭边患而不惜忍辱负重,杀身许国。”

这些事早就是街谈巷议,众人都耳熟能详,现在祖大寿另出新解,众人无不聚精会神地翘首听着。

“诸位,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已降,朱家子孙完全应验了那句俗话,黄鼠狼下豆杵子,他妈一代不如一代。看看万历,再看看天启,然后再看我们现在的崇祯大皇帝。”祖大寿嘲讽地说道。

这真是梦里也梦不到的大逆不道的话,众人听了,有人面带怒色,但更多的人虽不敢大声笑出来,却也低头莞尔,掩嘴偷笑。

台下众人虽各有顾忌,但四周的士兵们却不管这些,听了祖大寿的话,他们无不哄堂大笑。笑声中,朱家王朝的威严被踩到了地上。

“大帅奉召入京之时,就已做了最坏的打算,而所谓最坏的打算就是把来自朝廷的掣肘作最坏的估计,因而大帅方才说出了‘五年平辽’之语。”

见众人大都一头雾水,祖大寿解释道:“大帅认为崇祯年轻气盛,性情燥切,急于事功,因而才许下‘五年平辽’之诺,就是为了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取得崇祯的支持。如此一来,到时即便没有完成‘五年平辽’之诺,但五年后,平辽之势当可底定。那时,如果崇祯不追究大帅没有实现诺言之责,大帅自可继续完成平辽大业,但如果追究,那后来者在大帅奠定的基业上,干起事来自会容易得多。”

“诸位,”不再理会台下众人的表情,祖大寿按事先拟好的讲稿继续高声说道:“说实话,袁大人之所以擅杀毛文龙同样是因为信不过朝廷。处置毛文龙,大帅事先不请示,是因为怕走漏消息;事后擅杀,是因为大帅担心毛文龙有朝一日可能成为辽东督师,而毛文龙又有诸多迹象与建奴私通。”

“诸位,我们虽没有确凿的证据,但都知此事千真万确,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大帅又怎能让毛文龙成为辽东督师的可能存在?故而,大帅明知杀毛文龙会为自己种下杀身之祸,但仍然不顾众人劝阻,力斩了毛文龙。”

“第四条,诸位,是说袁大人按兵不动,而任八旗兵烧杀抢掠,但时至今日,这一条也不用祖某驳斥了,满桂将军和无数屈死的战士证明了袁大人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当日崇祯能多一点耐性,多给大帅一些时间,那说不定辽东边患今日已然平息。”祖大寿无限惋惜地说道。

“诸位,最后一条是祖某要特别说明的。祖某不敢担保辽军中没有一个败类,但我祖某人敢拿脑袋担保的是,袁大人统帅的辽军决不会出现群体性的抢掠事件。”目光如炬,逼视着下方的人群,祖大寿一字一句地说道:“即便是畜牲,但到了袁大人的麾下,他也得变成守规矩的畜牲。诸位,除了法场上死的那些人外,你们有谁可以指出一件奸淫掳掠的事?”

逼视众人片刻,祖大寿道:“诸位,天下的兵都是一样的,好与坏和带兵的人有直接的关系。实不相瞒,如果仅仅祖某一人,我即便严加约束,也不可能做到秋毫无犯。诸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辽军中的每一个儿郎都了解大帅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知道大帅喜欢什么憎恶什么。对于大帅喜欢的,不见得每一个儿郎都能做到,但对于大帅憎恶的,祖某可以下个断言,辽东儿郎没人敢做,更没人愿作。”

“大将军,既然如此,皇帝为什么要杀袁大人?难道皇帝不明白这些事吗?”人群中,一人高声问道。

“为什么?”祖大寿冷冷地反问了一句,而后悲愤地说道:“崇祯杀大帅有千万个理由,但唯一必杀的理由就是我们,就是这些杀退八旗兵的关宁儿郎!崇祯认为我们心里只有大帅而没有他这个皇帝,崇祯怕大帅有朝一日杀了他,自己当皇帝。”

“大将军,你们想怎么收拾这个局面?”人群中又有一人问道。

“诸位,攻打京城救大帅这是何等的大事,我们又如何不知,所以决心不能看着袁大人冤死之际,我们就开始考虑如何善后。当然,实不相瞒,我们早就不满这个破朝廷,我们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杀了崇祯,拥戴大帅坐天下,但问题是我们都清楚大帅的为人,大帅决不会同意这么做。”

“诸位,实际上,我们想什么时候救大帅就能什么时候救,但为什么偏偏要选在行刑的日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顾虑到大帅,我们都知道他老人家的心意,所以一直希望朝廷能够放了大帅,但到了最后,我们还是不得不违逆了大帅的心意。”

“大将军,袁大人现在何处?”人群中,一个官员模样的人问道。

看了那个人一眼,祖大寿望着众人,肃声言道:“诸位,大丈夫做了不悔,悔了不做,我们都知道这件事的分量,我们与朝廷再无和解的可能。所以行动之前,我们都盟了血誓,不管袁大人将来如何选择,我们都不允许朝廷干涉辽东的事务。换句话说,在我们有生之年,辽东我们说了算。如果朝廷不逼我们,我们愿意为朝廷抵挡建奴,但要是逼我们,把我们逼急了,那就对不起了,那就应了那句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大将军,袁大人现在哪里?”那个人继续问道。

盯着问话的那个人,祖大寿缓缓说道:“为了以防万一,为了不让大帅阻止我们的行动,在救下大帅时,我们就把大帅蒙倒,现在他老人家正在一艘前往一个孤岛的船上,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前,袁大人不会回到辽东。”

“那……大将军,你们想怎么……做?”一个人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们都知道如果杀了崇祯,那就是陷大帅于不义,大帅是不会同意的。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救下大帅就走人,但我们信不过朝廷,更信不过崇祯。如果随后崇祯切断对辽东的粮饷供应,那我们就只有两条路了,一是回师关内,二是投降建奴,但这两条路都走不得,所以为了留一条出路,我们决定暂时把京畿附近官家的仓储运到辽东。”

祖大寿此言一出,人群中的嗡嗡声立时响起。静默了一会儿,待嗡嗡声平息下来,祖大寿继续说道:“诸位放心,除了少数的皇亲国戚和佞臣贼子,私人的东西我们一概分毫不取,就是即便有需要,也会按我们入城前的市价结算,绝不强占一分一毫。”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轻松了下来,接着,祖大寿继续公布了一些政策,比如要强征民夫车辆等等,不过虽是强征,但给钱的,而且比市价多五成。

半个时候后,祖大寿的演说完毕,聚会结束。

每一个人离去时,都从士兵手里接过一份手册。手册里记载的是刚刚祖大寿在台上讲的内容,只是比之祖大寿讲的,手册里记述的更全面更详尽。(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一剑独尊临渊行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洪荒之青蛇成道影帝盖世剑来武炼巅峰逆天邪神帝霸
相关推荐
爆笑小萌妃:王爷榻上来重回人类童年文明科学系统阴阳异能师银龙国度诡域万人迷神尊兵王屑王之子重生之贵族囚徒海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