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大佛村之冤

天佑山的清晨,百鸟婉转的叫声伴随轻雾向四处飘荡,山花沐浴在满天曙色中,含苞欲放。千佛寺悠扬的钟声响起,大佛村醒来了,鸡鸣、狗吠此起彼伏,黄牛摇着尾巴,慢慢悠悠前行。

这当儿,大佛村东头郑老汉的婆娘推开大门,突然听到一声婴儿哭声,她吃惊地看到地上有个才出生不久的婴儿,正闭着眼扭动身子放声大哭,哭声十分响亮。婆娘急忙向四周张望,见到不远的小林子中有个人影一闪就不见了。婆娘抱起孩子返回屋中,郑老汉问怎么回事?

婆娘仔细端详婴儿,叹息说:"可怜的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的,怎么舍得送人哪!想必是有道坎儿过不去,才会出此下策,看,襁褓中还有一张纸呢。"

婆娘抽出一看,信笺上面写着孩子的生辰八字,说她的名字叫盼盼。算起来这孩子有九个月了。落款的地方没有字,只有一朵梅花,鲜红的血一样的颜色。婆娘愣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她把信笺递给郑老汉。

郑老汉默然良久,眼眶湿湿的。他仰天长叹一声:"苍天哪!整整五年了,何时是尽头啊!"

从这天开始,大佛村东这间独立小屋中出现了愉悦、乐和的情景。老夫妻俩比以前忙碌多了,地里的农活,屋里的家务加上孩子的笑声、千佛寺不时传来的诵经声、晨钟暮鼓声融汇成祥和、安康的气氛。

这一天,秋高气爽。郑老汉抱着盼盼在门口逗小狗玩,听到有脆生生的说话声,他抬头一看,见是政府的梅助理、欧阳助理、于助理和苏小莹四个女娃子说说笑笑往这边走来。

苏小莹在几步外就大声嚷嚷:"表叔,我们又来讨红薯吃了。"

郑老汉喜笑颜开应了一声,向里屋喊:"老婆子,来贵人了!"

表婶应声而出,见到她们,笑得合不拢嘴。"快快进屋里坐。"

欧阳小菁见郑老汉抱着小孩,凑近一看,惊讶得叫起来:"好漂亮的孩子!是谁家的?"

郑老汉支支吾吾。"快进屋吧。老婆子,红薯熟了没?"

表婶高声说:"熟了熟了,早就在灶膛里煨着呢。小莹好多天没来,我估摸着她们忙,没功夫,恐怕早就馋得流口水。今日政府的人放假,该来了。"

苏小莹依偎着表婶撒娇说:"还是表婶好,早就替我们想好了。"

她转过身看了盼盼一会说:"这孩子跟我的表姐好象!你看这眼睛,鼻子,笑起来两个酒涡,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叫什么名字?让我来抱抱。"

她从郑老汉手中接过孩子,孩子一点都不认生,骨碌碌的黑眼珠盯着苏小莹。

婆娘笑容满面说:"盼盼,叫阿姨!"

盼盼的小嘴巴翕动,奶声奶气:"阿姨。"

苏小莹开心得连声说:"盼盼好乖!表婶,是谁家的孩子?"

表婶答非所问。"啊,烤红薯早就熟了,我这就去拿!"说罢,就匆匆进灶间去。

苏小莹望着郑老汉略有尴尬的神色,心中起疑,三个多月前,她和梅蔷几个来看他们,并没见到盼盼。她见盼盼身上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新的,一看就知道都是表婶用自家织的土布做的,衣服和鞋上都用红丝线绣着一朵梅花。苏小莹知道绣梅花是表姐最喜欢做的事情,表姐还在送给自已的手帕上绣了一枝挺拔怒放的梅花。表姐失踪后,苏小莹就将手帕放在箱子里,每当想起表姐时,她都要翻出来看一会,怀念表姐以前对自己的种种好处,表姐的名字就叫郑红梅。

那么,这个盼盼跟表姐有什么关系?苏小莹一抬头,见梅蔷也在疑惑地看着自己。

不一会,表婶端出一盘热烘烘的烤红薯招呼大家趁热吃。苏小莹递给梅蔷她们一人一个。她们吃着香喷喷甜蜜蜜的红薯,开心地边说边笑。她们争先恐后地将红薯吹温了,掰成小块喂盼盼。盼盼吃得咧嘴直笑,小舌头不时地舔嘴唇。

苏小莹见梅蔷吃完了,又拿一只递给她,梅蔷连连摆手说吃不下了。欧阳小菁说吃了一只大红薯,撑饱了。于蕙真也摇摇头,苏小莹见她脸色有些阴郁,猛然想起上一次到这儿吃烤红薯时,于姐姐还特意多要一只带回去给侯光煜吃,此时只怕是触景生情,又勾起她的悲愁了。苏小莹觉得于姐姐实在太可怜了,自从失去了未婚夫后,她便一直沉默寡言,常常以泪洗面,过去的"小八哥"再也看不到了。人也成了瘦骨嶙峋的模样,让人心疼得不行。苏小莹恨自己没本事,不能帮她减轻痛苦。

梅蔷也看出于蕙真的心思,想安慰几句,便捏住她的手,觉得冰凉冰凉的,心中有些酸楚。"小妹,身体还是要当心,不该如此糟蹋自己!"

于蕙真的眼眶已经湿润,幽幽地说:"都已成这个样了,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欧阳小菁也劝慰说:"于姐姐该振作一点,后面的日子还长得很。你还记得当初我从枫林镇逃出来,你曾答应帮我抓住郝彦斌,替我家报仇吗?于姐姐你要说到做到啊!"

梅蔷说:"小菁说得对。史无前、郝诸葛等人是我们的敌人,这个仇早晚要报!眼下还要做许多要紧的事,小妹怎能整天萎靡不振?"

郑老汉在一旁叹息说:"于姑娘的事实在让人心疼!人活在世上本有许多苦难,如今还要打来打去的,搞得家家不得安宁,让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啊?"

梅蔷见郑老汉目不转睛地盯住盼盼,时而流露出慈祥怜爱的目光,时而又变得忧郁焦虑。她断定这个突然出现的盼盼跟他们必定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她不停地向苏小莹使眼色,朝着盼盼直努嘴。

苏小莹领会她的意思,对郑老汉说:"表叔,这孩子到底是谁家的?我们上次来时没见到她,为何跟红梅姐姐长得很象?"

郑老汉的脸上现出郁愤的神情,他仰面望着窗外的兰天,目光中流露出来的痛苦难以言表。

许久,他长叹一声:"苍天啊苍天!何时才有老百姓的安稳日子?"

表婶的眼眶湿漉漉的。"都是自家人,也不瞒你们了,盼盼是红梅的女儿。"

苏小莹惊得叫起来:"是表姐的女儿?怎么可能?她不是在五年前失踪了吗?"

梅蔷和欧阳小菁都吃惊得瞪大眼睛,于蕙真也觉得意外,苍白的脸上堆满了疑惑。

表婶叹口气说:"一言难尽!这件事憋在心里许多年,快把我憋疯了。今天都给你们说了吧,倘若有哪个青天大老爷为我们伸了冤、报了仇,让红梅他们重见天日,正大光明地过日子,我家一辈子给他念经烧高香,立长生牌位!"

五年前,郑老汉一家原本住在县城。女儿郑红梅在县立女子中学读书。红梅是学校的校花,聪明漂亮、待人和蔼、人见人爱。城里不少有钱人都想娶她,都被她拒绝。红梅已有了心上人,他就是跟红梅青梅竹马的沈文斌。

沈文斌颇有才气,在县里是数一数二的才子,被乡绅毕福先聘为私塾先生。毕氏是名门望族,人丁兴旺,沈文斌的学生都是毕家子弟。学堂就设在毕氏祠堂,称为毕氏书院。教书先生除沈文斌外,还有一个姓陈,一个姓齐。毕福先给他们三个先生每人安排一间屋子,供他们食宿。姓陈的先生和沈文斌年纪相仿,颇谈得来。姓齐的先生比沈文斌大几岁,生得额头狭小、耳大唇薄、一副三白眼。沈文斌见他不似善类,敬而远之。

有一个星期天,郑红梅到书院探望沈文斌,恰好遇见毕福先。毕福先已有一妻二妾,夜夜莺歌燕舞,但依然红光满面,精力充沛。他乍见郑红梅,疑为天人,惊得半天合不拢嘴。听说她是沈先生的未婚妻,心中极不是滋味。他堂堂毕老爷乃县里头号绅士,要财有财、要势有势、要美人有美人。原以为三朵家花艳压全城,未料与一个穷教书先生的女人相比,竟是黯然失色,不在一个挡次!自这天起,毕福先存有心结,暗中谋划如何采得此花。

这年中秋前夕,毕老爷宣称感谢三位教书先生教书育人、不辞辛劳,诚邀他们携家眷中秋赏月,言明届时将重重有赏。还特地指明沈先生的未婚妻务必大驾光临。

中秋之夜,沈文斌和郑红梅,齐先生和他的夫人双双来到毕氏祠堂院内。陈先生因家中临时有急事,告了假。毕老爷在桂花树下摆了一桌酒席。毕老爷和三位妻妾,加上沈、齐两对恰好八人。

天空月色朗朗,地面灯火辉煌;庭院桂花飘香,人们欢声笑语。

毕福先劝酒说:"中秋佳节,请饮毕氏佳酿桂花酒。此酒据祖传秘法,以鲜桂花为原料,采用深山甘甜古泉,经十三道工序精酿而成。诸位畅饮,一醉方休!"

齐先生自恃海量,平日爱饮烈性白酒,此类甜酒不在话下。他仰脖一口喝下半杯,连连赞叹:"好酒,好酒!"

沈文斌浅浅抿了一口说:"酒色明亮、金黄,质地醇厚、芳香浓郁,确是好酒。"

毕福先扬眉说:"天高云淡,皓月当空。能与诸位一起赏酒、赏月、赏桂花,乃人生一大快事!如此良辰美景,岂可无诗?不才献丑,吟诵唐伯虎《花下独酌歌》一首助兴。'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花前人是去年身,今年人比去年老。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事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好花难种不常开,少年易老不常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沈文斌心想:唐伯虎感叹时光易逝,曲曲道来,颇有韵致。可惜意境稍逊,让人听了不免慨叹人生如梦,难有振作向上豪气。东家此刻特意吟诵此诗竟是何意?他见毕福先时不时目不转睛地盯住郑红梅,联想到红梅曾对自己说过,毕福先目中常露淫邪之意,应小心为妙,沈文斌陡生警觉。

齐先生拍手说:"东家才高八斗,古诗名作倒背如流,佩服、佩服!在下不如东家好记性,只得滥竽充数,以野史轶闻应付。在下说的是晋人'竹林七贤';之一文人阮籍的故事。却说阮公有个卖酒的女邻居颇具美色,称其西施再世亦不为过。阮公常去她那儿饮酒,每饮必醉,醉后必睡于美妇人之侧。其夫疑阮公与妻有染。便偷偷窥视,始终未能察觉有异。有人称赞阮公,比之于柳下惠坐怀不乱。

据在下研判,此话大错特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色当前,能不动心者,古往今来,唯柳下惠而已。然有人考证,柳下惠之所以坐怀不乱,不欺暗室,缘于此人原本就无此能力!此其一;凡美人面前必有俊男无数,而阮公长相奇特,异于常人,恐美人目中无阮公。此其二;或有美人爱才子,则必谨言慎行、云遮雾障,其夫未必能察其私,遂成阮公美名。"

沈文斌听齐先生胡编乱造,说得煞有介事,心中暗笑。"齐先生高见。古人之事,聊博一哂可也,无需当真。古人有诗:'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今日东家诚邀赏月,雅兴盎然,理当共敬东家一杯!"

沈文斌和郑红梅起身敬毕福先,齐先生夫妻也连忙端起酒杯站起来。毕福先示意一妻二妾一起站立,在一片"请、请"声中,三位男士皆仰脖一饮而尽,五位女士抿了一口便放下酒杯。站立一旁的下人连忙给他们一一斟酒。毕福先和他的夫人、小妾分别回敬,一时间,杯觥交错、你来我往,热热闹闹,恰似一副乐不可支、水**融的感人场面。

约莫过了戍时,毕福先的妻妾三人都说喝多了,摇摇晃晃支持不住,先行离席,相互搀扶着回房安歇。毕福先陪着客人又"把酒问月"潇洒了一会,齐夫人说头晕,先行告退。好在齐、沈二位的客房就在祠堂内,便由她自行回房歇息。

过了一会,郑红梅也撑不住了。沈文斌说二位稍等,我去去就回。他扶着郑红梅缓缓向客房走去。郑红梅呼吸急促、脸色绯红,在月光下越发显得无比娇艳。沈文斌忍不住在她脸上吻了一会。郑红梅哼哼几声,软绵绵的身子偎依在他身上。沈文斌半拖半扶来到客房,推开门,见月光泻进屋内,明晃晃的,床上已躺着一个女人。沈文斌忙说了声对不起,走错了。便退了出来,将房门轻轻掩上。郑红梅点他的额头说,自己住的地方都搞不清,真是个大傻瓜。沈文斌闪过一个念头:自已的房间中如何会有别的女人?然而,一阵晕眩让他无法细想,他走进隔壁陈先生的房间,将郑红梅扶到床上说,你先睡,等一会我再来送你回家。

沈文斌回到桂花树下,和毕福先、齐先生又碰杯喝了起来。

皎洁的月光倾泻大地,如同白昼;湛蓝的天空不时飘过浮云,遮掩月光,大地一片朦胧;微风吹过,满院桂花清香。

毕福先给二人斟酒,沈文斌掩住酒杯说:"不、不行了,你看我们都醉了,醉了。"

毕福先笑着说:"齐先生醉了吗?醉了就不喝了。"

齐先生拧着脖子说:"谁、谁说我醉了?我没醉,给我满上!"

毕福先心中暗喜。"先生海量。来,满上。"

他给二人斟满酒,自己先端起空酒杯,往嘴巴凑,做了个干杯的模样说:"干了,今日不醉不休!"

子时。齐先生终于支撑不住,先行告退。他进了自己房间,见妻子不在,心中疑惑,正要出门寻找,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便倒伏床边。沈文斌也熬不住了,踉踉跄跄地往回走。离房间不足一丈,他打了个趔趄,摔倒了。便顺势依墙躺下,呼呼大睡。

毕福先见状大喜,走到沈文斌的房间,见房门虚掩,便轻轻推门进去,见床上和衣躺着一个女人,毕福先惊喜若狂。

这当儿,天空中一片厚厚的云彩遮住明月,房间中立刻变得朦朦胧胧。毕福先饿狼般扑上前去,扒开女子衣衫,扯下红肚兜、小衣,露出雪白双峰、萋萋芳草,毕福先急不可待压了上去。

过了好一会,毕福先心满意足地下来,精疲力竭地侧卧在女子身边。就在这时,云彩飘离明月,大地一片光亮。毕福先仔细端详女子容貌,陡然大惊失色:躺在身边的并非郑红梅,却是姿色平平的齐夫人!毕福先愣了片刻,忙跳下床来。

恰在此刻,齐夫人醒了,哼哼几声,睁开了眼。她见自己玉体横阵,便惊叫起来:"毕老爷,你?"

毕福先急忙捂住她的嘴巴,齐夫人挣扎着,连声呼喊。情急之中,他伸手在桌上摸到一块砚台,狠狠地往她头上猛砸几下,顿时鲜血喷溅。他试了鼻息,已经没气了。毕福先匆匆穿衣,推开房门,绕过依然醉卧于地的沈文斌,一溜烟走了。

第二天大早,毕氏祠堂闹翻了天。

毕福先大模大样地来到祠堂,到沈文斌屋中查看一会,便对大家说:"毕氏家丑不可外扬,让本老爷仔细查访后再作计较。齐夫人死在沈先生房中,沈先生难脱嫌疑,只得委屈几天了。"

毕福先命家人将沈文斌关在柴房,派人看守,沈文斌大呼冤枉。毕福先给齐先生一千大洋,让他料理后事。

郑红梅和齐先生都不相信是沈文斌所为,因为他们二人醒来后都见到沈文斌仍然醉卧房外呼呼大睡,身上穿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并无任何血污,而奸杀现场到处血迹斑斑。

毕福先听了郑红梅的申辩,劝慰说:"郑小姐放心,本老爷一定会找出真凶,还沈先生清白。"

郑老汉一家急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毕府有个下人悄悄告诉郑家,他看到毕老爷将中秋夜穿的一身衣服偷偷地烧了,好生奇怪。他还听到毕老爷送了官府银子,要官府定沈先生死罪。郑老汉和毕府下人一核计,料定必是毕老爷奸杀齐夫人,想拿沈先生顶罪。毕府下人劝郑老汉赶快救出沈先生,远走他乡。郑老汉拜谢仗义救人的毕府下人。当晚便在他的帮忙下,将沈先生从毕府救了出来。沈文斌和郑红梅双双逃进天佑山。过了一段时间,郑老汉夫妻也待不下去了,俩人便隐身住到天佑山下大佛村。

郑家先后逃走后,毕福先就四处扬言要抓住沈文斌和郑老汉一家,以宗族家规将其沉塘处死。不久,那个报信的毕府下人忽然不明不白地死了。

梅蔷等人听完郑老汉一家的故事,都慨叹不已。

梅蔷说:"沈先生既然是冤枉的,为何不向政府报告?我们革命军政府一定会替你们作主。"

郑老汉默然良久才嗫嚅说:"我们郑家逃走后,齐先生向官府报案,要求查明真凶。官府也派人来勘查,可是却没了下文。我也没想到从县城逃进这深山野墺,依旧逃不脱毕家的手掌!"

梅蔷惊问:"此话怎讲?"

郑老汉长叹一声:"你们政府的夏师长就是毕老爷的女婿!"

梅蔷愣怔片刻。"老伯不必担心,夏师长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绝不会偏袒坏人。一定要让你女儿早点回来,山里的苦,再也不能受下去了。"

郑老汉呆呆地说:"看情况再说吧。"

杨时中之忧

王涧之听取梅蔷、欧阳小青和苏小莹的汇报时,外表十分冷静,内心却抑制不住狂喜。他照例吞云吐雾,惬意的仰靠椅背,做出闭目沉思的模样。

郑老汉家的冤情牵连到夏师长,三个女干部明白此事的份量,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她们看到王涧之的神态,以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必定在深思熟虑,绞尽脑汁。尽管梅蔷、小菁二人对他某些作为颇有异议,但遇上这种有关革命军兴衰的事,还是相信他会秉公而断。

王涧之的脑中确实在翻江倒海,他想得很多、很深,也很远。他想到当前乱成一锅粥的社会,乱世出英雄;想到革命军的发展前途;想到杨司令的身体,早晚会有力不从心的一天;想到湘西革命军的老人马,他们的力量日益衰减;想到自己在枫林兄弟中的地位,虽然不高却特别有所作为的空间;想到手中掌握的高官们的把柄或疑似把柄;想到杨司令之后可能发生的种种情事······。

许久,王涧之长长地吐出一根烟柱,慢悠悠说:"郑老汉一家的遭迂是当前乱世社会苦难百姓的缩影,他们饱受有权、有势、有钱人的压迫欺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我们革命党人的天生责任就是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古有包拯包青天,为民作主,今日我王涧之誓作王青天,为百姓申冤。你们要把郑老汉的案子接过来,尽快派人深入调查,让躲在深山的百姓重见天日。因事涉政府高官,你们务必要保守机密。我会马上向杨主席报告。对这件案子,司法部理应回避。"

梅蔷认为王涧之说得在理,为郑老汉申冤也正是她们的意愿。

王涧之精心准备了材料向杨时中报告。杨时中身体不适卧床未起,他强打精神斜倚床头。上官红袖欲退出回避,杨时中示意她留下作记录。

王涧之简明扼要地报告了锄奸进展。根据多方面调查,尤其是内奸奚吉利的口供,初步确定内奸案甚为复杂,涉及人员较多。除了已经暴露的祝升平、胡长贵、季雄光、桂友清等人外,还牵连到革命军高级军官和一批中下级军官。

王涧之显得忧心忡忡的样子。"最不愿看到的是我们查到了蒋师长和姚师长的疑点。据奚吉利交代和其他人员的旁证,内奸桂友清是经蒋师长推荐到姚师长麾下三团,起初当排长,后来升迁为连长。此次三关一战,就是他率连反叛,杀害了侯副司令。祝升平的副官胡长贵,也是当年蒋天禄任清军奋武佐校尉时的亲信。蒋师长以前常到奚吉利店中,跟姚师一些中下级军官醺酒,吆五喝六,闹得乌烟瘴气。"

杨时中紧皱双眉,一字不漏的听取汇报,脸色越来越沉重。

王涧之继续报告:"姚师长的问题更多,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接受桂友清的贿赂,听说是盗墓贼从清朝一位王爷墓中盗来的名画,价值连城。二是他多次给奚吉利签发路条,奚吉利得以顺利通过关卡,向史无前传递情报。特别是那次梁参谋长率运输队采购粮草的情报,就是奚吉利拿了姚师长特批的路条过关的。当时因敌人大军压境,没有杨司令和三位师长特批,任何人出不了三关。据调查,姚师长还在县城包养了风尘女子赛婵娟,奚吉利交代,这个赛婵娟也是史无前的内线。"

王涧之接着说:"在内奸案中,三个师长唯有夏师长未曾有瓜葛。但是,夏师长却牵连到一桩杀人案中,他的丈人毕福先奸杀了私塾先生的夫人,嫁祸于另一位私熟先生沈文斌,致使沈先生夫妇二人逃往深山。而夏师长串通当地官府,在人证物证俱全的情况下,仍然枉法保护毕福先,致沈先生蒙冤至今已达五年之久。"

杨时中异常震惊,神色愈发严竣。上官红袖一边记录一边深思,面部表情非常严肃。

王涧之最后谈到了匡世东。"根据多方调查,匡世东是个忠心耿耿的好同志。原本侯副司令对他很器重,匡世东早有报恩之心。这次反围剿锄奸计划开始前,匡世东偶然听到祝升平和胡长贵的谈话,知道他们想趁此机会除掉侯副司令。匡世东迫不得已才擅离职守跑到三关,向侯副司令揭发了祝升平的阴谋,侯副司令命他同去抓捕祝升平,后来匡世东见祝升平意欲对侯副司令不利,情急之下才开枪打死了祝升平。实事求是说,匡世东有功无过。"

王涧之又简要说明侯光煜和祝升平之间的个人恩怨,这些情况都是王涧之根据匡世东的自述加以发挥,作为匡世东是好同志的佐证。

杨时中沉痛地说:"革命军内部出了许多内奸,始料未及。说明政府的工作尚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内务部要进一步抓好锄奸工作,当前务必把提高警惕、纯结内部放在首要位置。侯、梁二位的惨案决不可重现,对于内奸,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蒋、姚二位师长的问题,切不可张扬。内务部可以继续调查,但不要轻易下结论,这件事处理不好,会给革命军带来震荡。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夏师长。如果夏师长的问题属实,虽不至于象内奸那么严重,却也是徇私枉法,为革命纪律所不容。至于匡世东,以前曾多次议论过。内务部还要进一步观察,勿枉勿纵。

我还要提醒一句,内务部事务是革命军的要害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我们每个人都应有高风亮节、严于律已。古人云:'人生大罪过,只在自私自利四字。';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此等忠言,望内务部诸位切记。"

王涧之诺诺连声,恭恭敬敬听了杨时中一番训示后,才告辞离去。

杨时中颓然长叹一声:"革命军岌岌可危矣!"

上官红袖惊问:"杨主席何出此言?"

杨时中闷闷不乐。"你没听出革命军的隐患所在?"

上官红袖不以为然。"方才王涧之所言,虽有部分是真的,但依我之见,他对于三位师长特别对蒋、姚两人的分析言过其实。假如他俩也是内奸,天佑山还会有今天?"

杨时中点点头。"若说蒋天禄和姚其昌是内奸,其实我也不信。不过,我想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蒋天禄把桂友清推荐给姚其昌究竟何意?按理说,倘若蒋天禄果真要帮桂友清的忙,完全可以把他安排在虎师,何必多此一举去求姚其昌?根据蒋天禄藏而不露、极有城府的个性,唯一的可能是他对龙师另有所图。

在清军中,蒋天禄的官阶比姚其昌高,他俩又同是夏希周的下属,他们原本的关系并不和睦。到了革命军后,三人的官阶又是相平,他们之间难免产生龃龉,表面上都相敬如宾,内心却疙疙瘩瘩,蒋天禄曾隐隐约约在我面前暗示,姚其昌平庸无能,难当重任,侯老司令是在无可奈何时才启用姚其昌。如今他在龙师安插一个桂友清,再加上胡长贵曾是他的亲信,那么他的动机就可疑了。

再说姚其昌,竟然糊涂如此,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他居然敢接受贿赂!还色胆包天,在外面包养女人。有这么多把柄在人家手上,还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还有那个夏希周,倘若调查属实,革命军政府对他如何处置?这三个人原本就不和,而我的身体日见衰竭,一旦有了风吹草动,有谁能制服得了他们?一旦革命军群龙无首,革命事业岂不危机四伏?"

上官红袖也觉得事情有些棘手,一时之间想不出更好的对策,认为只得退而求其次。"唯一的办法是视其对革命的忠诚度作考查依据,至于其它一些小节问题也只能忽略不顾了。"

杨时中挣扎着坐起身,盯着上官红袖,目光中充满期待。"有句话以前说过多次,你始终不肯答应。如今我的身体已是朝不保夕,不得不再次恳求你站出来,替革命军多挑些担子,不知意下如何?"

上官红袖默然良久,一字一句说:"我本是个弱女子,什么都不懂,如今能有个安定日子,能遵照夫人遗言照顾司令已很满足,别的什么都不想。再说打打杀杀的事也不是女人该做的,更不用说领兵打仗了。假如司令信得过,我可以提供一些意见,其他就无能为力了。"

杨时中见她执意不允,叹了口气。他疑惑不解,猜不透上官红袖的心思。自从夫人离去后,他已心如止水,再加上身体时好时坏,他在女色方面早已兴趣索然,如同嚼蜡。尽管夫人在临终时确有托上官红袖照顾自已终生的意思,可他早就表明自己的心意,他不愿耽误上官红袖的青春年华。可是她为何执意不肯离去?尤其在这天佑国人才匮乏之际,倘若她真心维护天佑国利益,真心爱慕杨时中,她理应挺身而出为他排忧解难,她到底想的是什么?杨时中百思不得其解。

王涧之离开司令部时的心情喜忧参半。他估计自己的汇报达到了既定目标,三位师长的形象已在杨时中心目中大打了折扣,他们想爬上老二的位子是别想了。但对杨时中"去心中贼"的提醒却有些忐忑不安,这些话是否隐含着对自己的不满?他急匆匆地回到天丰斋,稍作歇息,便想出门去找李芳菲,他急于找个知心人合议、解惑。刚开门,便见到江多娇站在门口,幽幽的盯着自己。

王涧之暗暗吃惊。他已有两个多星期未约江多娇见面了,一是近日为锄奸工作忙,二是李芳菲在身边常敲警钟,不准他与别的女人多接触。三是他不敢和江多娇见面,怕她当面责问自己,为什么不把她调到内务部,却调了李芳菲。此刻他见江多娇主动找上门来,顿感事情不妙。他早就跟她约定,除非特殊情况,他们的幽会地点是东山坡山洞里。

一见到王涧之,江多娇的眼泪就扑簌簌掉下来。王涧之心里发慌,忙把她拉进来,反手关上门。江多娇依偎在他身上,泪如雨下。

王涧之抱住她,不停地吻她的额头、眼晴、嘴巴。她的泪水都到了他的嘴里,温热的。"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是不是有人欺侮你?"

江多娇抽泣说:"是你欺侮我,还有李芳菲也来欺侮我!"

王涧之辩解说:"我哪里敢欺侮你啊,你跟我是一条心,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这些日子实在太忙,你也知道,革命军有内奸。出了这么大的事,内务部的责任太重,不把内奸彻底挖出来,大家都不得安宁。"

江多娇摇摇头。"我不信。以前我们每个星期都有一次约会,如今已隔了十八天,你都不理我!"

王涧之在自己头上敲了一下。"都怪我不好,忙得七荤八素,把你晾在一边了。今晚我们在一起,给你好好补偿一下!"

江多娇幽怨说:"别说得那么好听。我知道你是有个李美人陪伴身边,早把别人忘了。"

王涧之着急地说:"哪有的事!内务部工作有很大的危险性,开展锄奸行动,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说不定什么时候把敌人逼急了,给你打一次黑枪,就不明不白地被报销了。我没把你调到我身边,是不愿让你冒这个险。"

江多娇哀伤地说:"你也别骗我了。我应该想到,你早就跟李芳菲好上了,要不她怎敢当面对我说,你是她的人了,还说如果哪个女人敢打你的主意,她就会采取一切报复行动!"

王涧之忙说:"绝对没有的事!那不过是她一厢情愿,我的心里只有你。你才是我心中的女神,天使!"

江多娇喃喃自语。"我知道我是争不过她的。她不是个一般人物,说得出做得到。哪个男人跟她沾上边,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

王涧之见她梨花带雨、楚楚可怜,别有一番动人心魄的娇艳,忍不住心荡神摇,一把抱起她走到床边,急不可待地翻云覆雨。

事毕,江多娇含泪说:"涧之哥,小妹此生已托付给你,你切不可负我!"

王涧之发誓说:"苍天在上,我王涧之若三心二意,天打五雷轰!"

江多娇悲声说:"但愿哥哥心口如一,若生不测,小妹今生便如堕入苦海,再无乐趣。"

王涧之斩钉截铁说:"小妹放心,我王涧之胸怀鸿鹄之志,立志建立宏图大业,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可失信于弱不禁风的小美人?倘若有朝一日我王涧之登上九五之位,我就宣告人间天国从此诞生,到那时,你就是我的王妃,天国之母!"

江多娇双手合拢,低声说:"小妹若能长待涧之哥身边,便可心满意足,其余皆属非分之想,祈求苍天保佑,如我所愿!"

王涧之见她对自己依依不舍、矢志不二,心头不由自主地升出一丝凉意,这种感觉来得那样奇怪,连王涧之自己都想不出是何来由:受到美女青睐,本该是令一个正常男人心驰神往的事啊!(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帝霸盖世武炼巅峰影帝剑来临渊行洪荒之青蛇成道逆天邪神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一剑独尊
相关推荐
玫瑰战争二次元之漆夜繁星神魂次元之门十二战区人间天国天国权杖天国情缘劫[天国王朝]天国一梦弃女仙路上错床,爱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