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连败姚绍 搬大军总攻后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接上文,上回说到了姚绍为了稳定兵败后的军心,对晋军和秦军的现状大加分析了一番,辅国将军胡翼度提出了现在不宜分兵的意见,姚绍并没有生气,而是对这建议表示了高度的重视。

要是派偏师迂回到潼关的洞口隘谷需要先向北渡过大河东下,然后再南渡大河,两次渡河对于秦兵来说损耗甚大,而且万一出现失利,损失将是惨重的。

不过很快他就想到了驻扎在麟趾原的武卫将军姚鸾,他手下有九千的精兵,若是让他居高临下的去截断晋军的粮草供应,可谓是省时又省力。

潼关,北邻渭水与黄河的交汇处,南依险峻巍峨的秦岭,在这高山大河之间,有一块东西宽约两公里,海拨五百多米的天然台地,被称为麟趾原,因其大部份位于潼关城塞之南,又称南原。麟趾原顶面较平坦,但它的西、北、东三侧均是陡峭绝壁,是极适于驻军的天然险要。由于千万年来的风雨侵蚀,原面碎裂,被冲刷出数条深沟,成为关中与关东之间来往的天然交通要道。

正常的商旅如要过关,先要从阌乡进入长约十五里,车不方轨的黄巷坂到达远望沟口,再顺沟涧逆势登上麟趾原,进入潼关关城,然后再下关沿关城西面的金沟北行到达渭河南岸,再沿渭河河岸西行才算进入关中。其整个经路就像一个倒放的“几”字,其中的远望沟、金沟沟底与麟趾原原面的落差都高达200米,中间又极狭窄,堪称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天险。

姚绍想到这这个姚鸾,潼关的檀道济、王镇恶怎会想不到,这个驻扎在高处的姚鸾就如一个芒刺一半处在晋军的背部。

姚鸾在接到了姚绍的命令之后,让再次逃到他这里的尹雅率军出击晋军的粮道,这小子真是运气不好,这次正好进入了檀道济、王镇恶早就布置好的陷阱内,毫无意外的这个尹雅再次的成为了俘虏。有了上次让他血遁逃走的经历,这次王镇恶给这个小子的脑门上贴了一张封灵符,任你邪术通天,不能调动灵气也是枉然。

这个家伙是那只老虎的徒弟,老虎被煽掉之后成为了小魔女司马慕云的坐骑,师父都如此惨了,刘裕也不想万事做绝,就让这个小子做了小魔女的喂虎奴仆,由他照顾老虎小魔女也就不用担心这坐骑给饿着了。

檀道济、王镇恶两人将尹雅给捉住后,沈林子的伤势也恢复了过来,主动请令去攻打麟趾原。刘裕准了之后,沈林子挑选精锐部下奇袭姚鸾的大营,这姓姚的除了姚绍之外真的没有一个能打仗的,大秦的武卫将军姚鸾被沈林子一刀砍下了头颅,他的九千人马全部被愤怒的沈林子全歼。

到了这个时候,秦军在潼关就只剩下西边的出口金沟。但是这姚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主,他在姚鸾失败之后并没有气馁,同时他也不能气馁,若是连他这个大秦的最后一根稻草都倒下了,那大秦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这个鲁国公又想出了一个主意,派出了接替他原来东平公爵位的抚军将军(正一品的大将军)姚赞,率军渡过大河在北岸屯兵打算切断晋军的水路粮道。这一次沈林子再次请战,挥军将这个一等公爵正一品的大将军姚赞杀的大败,姚赞的逃命本事丝毫不差于尹雅,他孤身一人依然安全逃回了定城。受此影响,大秦的河北太守薛帛看出了秦国的大势已去,主动的向刘裕献城投降。

将大秦的战神和最后的稻草鲁公姚绍击败之后,晋军可谓是气势高涨,但是继续西进的话,凭现有的兵力已是不足以突破潼关,再继续向西攻打长安了,所以刘裕吩咐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在潼关按兵不动。他和祝英台、梨花女连夜赶回了彭城,这一次要将全部的兵力和辎重运到前线,一鼓作气将长安拿下。

刘裕到了彭城之后,就立马给北魏的拓跋嗣写了一封借道的信,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出使魏都平成。

再说大秦国,接连的失败,使得曾经战无不胜的大秦战神鲁国公姚绍也失去了光芒,秦主姚泓这时也不再把宝全部压在这个叔父身上了,他这时想到的就是和当初大燕国的慕容超一样的想法,向邻邦求助。

汉末的三国能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是在一方面临被灭国危险的时候,作为第三方的旁观者肯定是再关键的时候出手相助弱者,不然的话,他这个旁观者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吞食的对象。

现在北魏的拓跋嗣早就准备好了人马,即使姚泓不向他求助,他在关键的时刻一会断然出兵的。他一直再关注着刘裕和姚泓的战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个拓跋嗣虽然也是和姚泓同样属于帝二代,但是人家的处境必他好多了,兄弟没有他多,所以国家除了外患国内基本上还算是相对稳定的。人家的老爹拓跋圭死的早,所以当皇帝已经八年了,年龄上虽然算是姚泓的后辈,但是在工作经验上人家却是长辈了。

这个时候的拓跋嗣迎来了两位大使,一个是他的大舅哥姚泓派来求援的;一个是大晋宋国公刘裕派来借道的。

从本心来说拓跋嗣是偏向帮助姚泓的,同时他也早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但是他是做皇帝的,任何事情都要同大臣们商量才能决定,否则不是成为昏君就是暴君,这两个君都不是什么好君。

所以他就这个事升殿让百官商议,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大臣们一直认为应该出兵援助大秦,他们认为刘裕已经占领了大秦的关东地区,但是要攻打长安也不是很容意的,这潼关也不好过。但是刘裕若是以借到为名调转枪头向我大魏杀来,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再说了大魏和大秦乃是姻亲之国,一方有难,出兵也是应该。

最后百官一直建议在大河的上游屯驻重兵封锁河道,断绝晋军的后勤补给,阻止刘裕西征,这样就能解决长安之危。

这个建议其实就是姚泓要达到的目的,洛阳丢了就丢了吧!能保住长安就不错了。

拓跋嗣对这次会议非常的满意,正要拍板的时候突然站出了一个唱反调之人,拓跋嗣一愣,往下看去原来是大魏的第一谋臣、博士祭酒、武城子崔浩。

崔浩,字伯渊。清河郡武城人。是曹魏司空崔林的七世孙,他的老爹崔玄伯也官拜大魏的司空。他容貌俊美,是和慕容冲、梨花君一个类型的,典型的男生女相,贵不可言。他在道武帝拓跋圭的时候就是重要的谋臣,到了拓跋嗣这更是受到重视。

他才华出众,自幼据喜好博览经史,玄学、星象、阴阳无不精通,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无人可及。

拓跋嗣也喜好阴阳术数,经常让崔浩给他讲解经书,在神瑞元年,也就是三年前,拓跋嗣听讲《易经》、《洪范·五行传》后非常的兴奋,就让崔浩给算一卦,占卜吉凶。这时候突然有一只兔子在后宫出没,门卫查遍了都说没有看到兔子进来,拓跋嗣就把目光转到了崔浩的脸上,崔浩掐指一算,说道:“陛下,臣以为当有邻国进贡嫔妃而来,这是吉兆!”

到了第二年,姚兴果然进献女子(姚兴快死了,看到儿子们的不争气,所以要极力的拉拢交好北魏)。

崔浩将天道运转和人间万事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察,举其大要,用来占卜各种灾害、祥瑞,异象等无不应验。

神瑞二年(两年前),魏都平城因连年霜旱,秋谷歉收,发生粮荒。云中、代郡很多百姓饿死。

九月,太史令王亮、苏坦上书拓跋嗣:“平城连年霜旱,有人观天象说,必有大难,我们不如把国都从平城迁至邺城。”

拓跋嗣向群臣咨询意见,崔浩和特进周澹说道:“以臣之见,国家迁都于邺,虽可暂时解救今秋之饥,但并非长久之策。东州(太行山以东各州)之人,一向认为魏国地大物博,人口、牲畜众多。现在如果迁都,东部各州分配不了多少人,而且让鲜卑人和汉人杂居各地,处于荒野山林之中,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会使人们意志沮丧。四方人士知道了真实情况,也易产生蔑视和欺侮鲜卑族人的念头。同时,北方的柔然等部族也会乘机而入。那时,云中、平城就有沦为敌手之患,那时想回师援救,因中隔恒山代土,恐怕也来不及。如果暂不迁都,即使山东发生变乱,也可轻骑南出,耀武扬威,人们不知虚实,必然望尘畏服。这正是国家威制中原的长远方略。再说,到明春牧草生发、乳酪充足,兼有苹果,足以接济来秋。如果再有一个好的夏收,形势就可变好了。”

拓跋嗣听后,觉得这一番高论很有道理,可又很不放心地问崔浩:“假如挨不到来秋,或者来秋庄稼不熟,将又如何是好?”

崔浩献计说道:“陛下可以把那些最穷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如果来秋仍然庄稼歉收,就再想别的办法。但切切不可迁都!”

拓跋嗣听从了崔浩的劝告,于是挑选了一批最穷困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即定、相、冀三州,令汉民每户出租米50石来养活这些穷户。

第二年秋天,收成很好,百姓富足,人心安定,国家度过了难关。拓跋嗣很高兴,赐给二人各一妾,御衣一套,绢五十匹、绵五十斤。

现在回到拓跋嗣的朝堂之上,此时崔浩出班,必定有什么惊人之语!

果不其然,崔浩奏道:“陛下,微臣认为应该借道给宋公刘裕!”(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逆天邪神武炼巅峰临渊行盖世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影帝一剑独尊剑来洪荒之青蛇成道帝霸
相关推荐
医见倾心:神秘三少的小娇妻至木归元诀女装大佬的妹控人生这破系统又骗我女装大宋武皇终极技艺外神俱乐部仙剑昆仑仙剑之逆转宿命真龙转世赵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