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打造庞大舰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旗舰飞船实验室内。

申天奇在对飞船的动力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这也算是曲率航行飞船了。

他设计的这种飞船,不像人类幻想的那样,可以进行超光速航行。

他设计的曲率航行飞船,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利用重力控制仪,对空间进行稍许弯曲,再利用宇宙星空无所不在的引力,对飞船进行加速。

以目前申天奇的技术,根本做不到折叠空间。

如果能做到大范围空间折叠,那么就能做到空间跳跃了。

折叠空间需要庞大的重力控制器,更需要庞大的能源供应,才能产生超大重力来折叠扭曲空间。

就拿他的旗舰飞船来说,这个空间折叠要能让一千五百多公里的飞船,进行高速航行,这个重力场覆盖范围最少要高于一千五百多公里大,才有可能。

想要用这个给飞船加速,就要远远超过这个范围。

就算是想象中的曲率引擎,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试想一下,要想引擎利用空间折叠弯曲,对飞船进行加速,不说需要多大的重力场来实现,多少能量供应,单单是能抵抗这种重力强度的物质,就不容易拥有。

反正根据申天奇的推算,就是他的星系级金属材料,能承受的最强重力场强度,造成的空间弯曲,也不足以让飞船进行超光速航行。

而且以现在的能源系统,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这种消耗。

要是有更强大能源系统,倒是可以尝试曲率引擎的研发,但是以目前的材料强度,最多能达到光速的一半速度,就是极限了。

除非整个飞船,是用类似中子星那种强度的物质,建造完成的 ,才能承受这种重力强度引起的潮汐能对飞船的扭曲,还要有足够强大的能量供应,才有机会进行超光速航行。

材料强度不够,可以用能量护罩进行防护,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对于能量的需求,更大了。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没有超强的能源系统,一切都是空想。

“唉……”

申天奇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还是科幻电影好,想到什么就可以出现什么,完全不用操心什么材料问题,能源系统问题,头脑一发热就想全来了。

这段时间,有了重力控制仪,申天奇对扭曲空间的猜想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空间概念,这种猜想是正确的,超强的重力环境,确实把空间给扭曲了,对这种空间扭曲进行加强控制,就是空间折叠了,这个空间的扭曲力,可以把实体物质给扭曲变形。

重力场越强,这种空间扭曲越严重,破坏力越强。

这也是为什么,对空间弯曲越大,需要承受的力量越大的原因。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曲率引擎,意义就不大。耗费巨大的能量来弯曲空间,却得不到太高的速度,有什么研发价值?

何况对材料强度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高。

根据推算,星系级金属,制造出来的曲率引擎,最多能把速度提升到光速的一半,并且对能源的消耗相当的大。就飞船上全部能源原料,还不够几天消耗的。

用重力控制仪,利用星空中的各种星体的引力,对飞船进行加速,在现在的动力跟能源供应基础上,根本不需要增加太多消耗,就能达到一半的光速。

还要搞什么曲率引擎?

在材料跟能源没有再次突破的情况下,曲

率引擎对于申天奇来说,就是一个坑。

等材料跟能源再次突破,都完全可以实现空间折叠,进行空间跳跃了,曲率引擎更不需要了,这真的是一个尴尬的事情啊。

现在想要拥有,却用不起,等用得起了,却发现没什么用了,变成了鸡肋。

你说尴尬不尴尬。

现在申天奇设计的飞船动力系统,跟曲率引擎一个原理。

都是运用了重力,只是运用的程度不一样。

曲率引擎 ,是直接用重力场,扭曲空间来让飞船前进。申天奇现在的设计,是利用星体的重力场,给飞船一个牵引力和推力。

一个是完全自己产生推力前进,一个是不但自己有推力,还能借力。

申天奇设计的动力系统,在飞船前后各个方向,都加了许多重力控制仪,通过精确的控制,飞船后方会产生一个很大的推力,飞船前方却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牵引力,把两个前后的力跟飞船本身的动力,进行精确的调整,处在一个直线上,就能把三个力进行完美融合叠加。

这才是能让飞船,能达到一半光速的根本原因。

那些重力控制仪,对能源的消耗,是整个飞船粒子喷射引擎的两倍。也就是说,整个飞船上的能源原料,在开启双动力系统情况下,会缩短三倍使用时间。

但是帐确不是这样算的。

飞船速度,却由原来不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提升到了光速的一半速度,整体速度提升了五十多倍,能源消耗确只是提升了到了三倍。

这相当于效率提升了五十多倍,同样的能源原料,可以航行更远的地方。

很简单一个算法,飞船一年的时间,可以飞出原来飞船航行五十多年的距离,却只是消耗原来三年航行需要的能源,这一对比,就知道那个更划得来了。

但是如果申天奇现在,把飞船都改成曲率引擎,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飞船同样一年可以航行五十年的距离,但是这一年确要消耗飞船正常几千甚至几万年需要的能源,这就难以接受了。

如果速度能超越很多倍光速,这还勉强能接受,但是现在的情况,只能放弃了。

也许是自己现在科技达不到,才觉得难以接受,也许随着时间推移,科技有了巨大进步,曲率引擎又能发挥巨大作用了也难说,申天奇在心里默默的想着。

还是那句话,现在觉得不可能,甚至是荒谬的事情,以后说不定就是理所应当了。

科幻中的曲率引擎,以他目前的科技跟知识,可以简单制造出来,却难以发挥它的作用,更难以承受它对能源的消耗。不能完全实现空间折叠,就难以做到超光速,能做到完全折叠空间,就能进行空间跳跃了,那时就叫空间引擎了。

现实跟想象中还是有巨大差距的。

这时,舰队已经进入一个荒芜的恒星系内。

这个恒星系,比太阳系要大很多,在宜居带,几个行星却是类似木星土星的那种气态巨行星,再远离恒星的轨道上,几个固态行星由于远离恒星,上面气温极低,类似太阳系的冥王星,全被厚厚的冰覆盖,根本不适合生物生存。

在这个恒星系统内部,也有陨石带。

外围的几颗巨大固态行星,也有大量小行星形成的陨石带,这些就是申天奇的目标,正好可以用来建造更多的飞船,顺便给所有飞船加上重力控制动力系统。

气态巨行星,其实都是失败的恒星,正好可以给他的

舰队,提供氢能源原料。

现在的舰队,一共只有一百一十二艘飞船,除了一千五百公里的旗舰飞船,上千公里的只有两艘,还有一艘二十公里的行星级飞船,剩下的一百零八艘都是五公里的小型飞船。

这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之前在太阳系,不能过多的消耗太阳系内部的物资,希望给人类多留点。

现在远离了太阳系,进入别的恒星系,这些顾虑就完全可以打消了,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建造,打造庞大的舰队,也能抵御更大的危险。

在未知的宇宙中,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自己有了庞大的舰队,遇到危险,也能用海量飞船,为自己跟家人逃生创造条件。

先靠近小行星带,直接运用原子操控能力,把小行星转化成各种金属材料,再用念力控制力进行压缩,形成更强大的星系级金属。

接着,把这种星系级金属材料,形成海量的纳米机器人,用电磁操控能力,开始组装飞船。

这次申天奇准备建造,一百万艘十公里级别的小型飞船,十万艘百公里行星级飞船,一万艘一千公里恒星级飞船。

上万公里的星系级飞船,他现在还建造不出来。

不是能力不够,是能源系统跟动力系统跟不上,就算勉强建造出来,航行速度也会很低,会影响整个舰队的速度。现在的星系级金属,建造上万公里的飞船,强度完全足够了,只是能源跟动力不行。

这次建造的飞船,都是双动力系统,全速前进可以达到一半光速。

飞船的建造,耗时两个多月,才算完成。

本来一个多月就能完成,最后五公里级别的飞船,也干脆筹齐了一千万艘。

五公里级别的飞船内部,配备了一万纳米机器人,还有一千小型的探测飞船。十公里级别的飞船内部 ,配备了十万纳米机器人跟一万小型探测飞船。

一百公里的行星级飞船,每艘内部,配备了一百万纳米机器人跟十万小型探测飞船。

那一万数量的恒星级飞船,每艘内部都配备了,一千万纳米机器人跟一百万的小型探测飞船。

所有纳米机器人总数,达到了四千亿,所有小型探测飞船,数量达到了四百亿艘,飞船总数达到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万零四艘。申天奇觉得这个数字不太好,把那艘二十公里的飞船分解,干脆又建造出来,五艘一千公里级别的恒星级飞船。

至此,舰队飞船总数,达到一千一百一十一万零八艘飞船。

这八的零头,是之前的三艘超过一千公里级别的飞船,加上刚建造的五艘一千公里级别的飞船。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就是申天奇个人觉得八这个数字吉利。

也就是只有他,为了数字吉利,就建造五艘一千公里级别的飞船。

要是别的文明,就算能建造,也要考虑建造的资源消耗跟时间周期,是不是划算,但是申天奇一个念头就完成了。

他完全不用去考虑那些东西。

现在,整个舰队,航行时队形展开,就要占据上万亿公里的范围,为了节省空间,申天奇把舰队上下环绕旗舰飞船,形成一个巨大球形队形,这样几百亿公里就够舰队摆开队形了。

要知道,整个太阳系算上彗星轨道,直径也不过一万多亿公里,申天奇的舰队占据的空域,就有一个太阳系大了。

这是多么庞大的舰队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剑来临渊行武炼巅峰影帝逆天邪神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盖世一剑独尊帝霸洪荒之青蛇成道
相关推荐
悠闲修仙人生享受治愈在二次元分裂者,治愈者电锯使用手册我这该削的能力星河能力者每周一个没用的超能力我不是曾小贤我的儿子是大帝天帝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