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次协同作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启三年四月中旬,草原上传来消息称,恭顺汗正在兼并各个小部落,特别是曾经背叛了恭顺汗的外喀尔喀诸部落,他们遭到了恭顺汗最严厉的惩处。不过恭顺汗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仅仅从四月份的变化来看,皇帝就对这个盟友丧失了信心。

其一,草原上正在发生的战事并非恭顺汗依照情报共享的盟约呈送到京城的。而是关外的明朝驻军自己打探到的。也就是说恭顺汗目光短浅,他自以为熬过了不久前的严冬,就万事大吉,再也不需要仰人鼻息,故此将来自京城的号令束之高阁,乃至嗤之以鼻。明帝国给予这个可汗用以过冬的粮食跟布匹,算是打了水漂,恭顺汗压根没打算履行盟约上的任意一条。并且他心安理得,因为明国高层对于跟他的联盟也没敢大肆宣扬,更没有留下证据,所以明国这次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假如说轻率的终结了同明帝国的军事联盟,仅仅说明恭顺汗在军事外交上没有远见的话,那么对喀尔喀诸部落毫无怜悯的报复性征伐,也暴露了恭顺汗狭隘的政治气度。他们本是同文同种,都是草原的子民,但恭顺汗显然对一年多前的背叛耿耿于怀,他血腥的击败了喀尔喀诸部落,并且实行了铁腕的统治策略,将塞外众多肥美的草场据为己有,把战俘充作奴隶,将诸部落的贵族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草原上被恭顺汗闹的天怒人怨,各部对于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统治也是怨声载道。万历朝的时候,明帝国边军战力强大,塞外各部落无不唯明廷旨意马首是瞻,但现如今明帝国对草原上的控制力极大的衰减,饱受欺凌之苦的喀尔喀诸部落难以寻求明廷的斡旋跟庇护。便只好求助于明廷之外的强大势力:金国及menggu科尔沁部落。

努尔哈赤的金国政权异军突起,打败了明帝国的军队及塞外草原人的各路人马,俨然已经成了东北亚的最强霸主,许多草原部落摄于金国政权的强势,不得不俯首称臣,捐输牛羊。所以无论是从名份上还是情份上,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也说服金国人帮助他们对付恭顺汗。

另外一个就是科尔沁部落。科尔沁部落坐拥的草场大概就在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一带,那里水草丰美,是个罕见的富饶之地。再加上这里偏安一隅,远离战乱之地,故而科尔沁部落并未遭受战乱之苦,在塞外诸部落中属于最富庶的,人丁也最多的一个。

在当下各部落或遭受天灾,或经历人祸的背景下,科尔沁部落的影响在塞外越发的举足轻重。是以许多不愿意求助金国,始终认为金国乃外族人的部落权贵,便远赴科尔沁部落,寻求帮助。

虽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妥,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隐患,但从严冬与惨败中走出来的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确迅速击败了塞外的诸部落,并统一了那里的草场跟牧民。

元帝国收缩回塞北草原以后,经过明帝国多年以来坚持不懈的打击,以及元帝国内部的权力争斗,最终完整的元帝国分崩离析,逐渐演变成两个大的政权及部落,一个名叫鞑靼,另一个叫瓦剌。这两个政权曾交替辉煌过一段时间,乃至重新统一了草原,但辉煌总是一闪而逝,跟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域外不同,游牧政权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其内部隐患的愈演愈烈,因为文明程度不高,各项制度泛善可陈,以致于游牧政权内部的分裂性要远远高于中原王朝。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最终都消亡了,但他们中任何一支的消亡都不是明帝国直接促成的,更多的是源于他们内部权力继承出了大问题。

经过鞑靼及瓦剌时代后的menggu政权就更加一盘散沙了。从统一的元帝国或北元政权,再到鞑靼及瓦剌两个足以跟明帝国抗衡的强大部落,再到一盘散沙的草原诸部落,menggu人的势力一直在衰落。

到了天启朝的时候,menggu人的势力大概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布在广袤的漠北草原上。一部分叫做内喀尔喀诸部落,主要聚居在唐努乌梁海一带,也即外蒙古一带,这支menggu部落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跟明帝国不接壤,也没有任何冲突。第二部分聚居在河套地区、青海地区,叫做土尔扈特部落,这是一支隶属于鞑靼部落的menggu部落,后来鞑靼部落衰落后,在俺答汗的率领下土尔扈特部落曾一度十分强盛,也正是因为俺答汗的强势,致使原来栖息于此的黄金家族的嫡系部落被迫东迁,来到了大兴安岭脚下。这支被迫东迁的部落就是第三个部分,也即是察哈尔部落。

所以说恭顺汗乃是根正苗红的“menggu大汗”,他也一直已menggu正统自居,自幼以恢复元帝国的强盛局面为己任。现如今在天启三年上半年,他终于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将共同栖息在这一

带的外喀尔喀诸部落给吞并了,如此他统辖的人丁勉强就达到了四十万。四十万人丁在明帝国不值一提,但在草原上却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以致于足可使恭顺汗西进,讨伐土尔扈特部落,一来报先祖之仇,二来统一整个塞外,重现元帝国的荣光。

恭顺汗一时间踌躇满志,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就是会师南下,找努尔哈赤一决雌雄,报当年的一箭之仇。第二就是暂且按下同金国的仇恨,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先西进夺取富饶的河套地区,兼并土尔扈特部落,统一menggu,到那时在修养个三年五载,他的部众将超过百万人,到时候想要找努尔哈赤报仇就简单的多了。

不过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恭顺汗一时间还真的难以下定决心。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科尔沁部落派遣使臣拜谒恭顺汗,要求恭顺汗返还侵占的诸部落的草场。这令恭顺汗大感恼火。在接见使臣前,他原是满面春风,满心期待。他误以为科尔沁大汗派遣使臣来,是为了讨好他,惧怕他的军队前往科尔沁草原作战。但是听了使臣的话后,恭顺汗又羞又怒,他当场抽了使臣一记马鞭,并威胁说:让科尔沁的汗王亲自来见我,否则战火将焚尽你们的草场,血水见淹没你们的山川!

科尔沁的使臣离开后一个月,也不见答复。恭顺汗便派遣使臣赶往科尔沁,要求科尔沁大汗前往察哈尔部落的都城“察罕浩特”请罪,俨然以menggu诸部落共同的汗王自居。科尔沁大汗非但没有满足恭顺汗的要求,反而割掉了使臣的胡子跟头发。

在古代这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举止,当年成吉思汗的使臣也曾被花剌子模国的国王如此羞辱过,结局就是成吉思汗被激怒,率领军队,覆灭了花剌子模国。

恭顺汗更加恼火,因为他没有成吉思汗的底气,故而更加的自尊要强,当看到没了被剃了阴阳头,没了胡须的使臣以后,恭顺汗简直被气炸了。虽然草原上没有“打狗仍需看主人”的谚语,但天底下的道理是共通的。

羞辱察哈尔部落的使臣,就等于是在掌掴恭顺汗的脸面!

恭顺汗当即下令整顿军马,要讨伐科尔沁部落。虽然跟精锐的八旗兵没法抗衡,但是在草原之上,察哈尔部落的军队还是数一数二的历害。更何况现如今察哈尔部落兼并了那么多小部落,实力大增。战事持续到六月中旬的时候,科尔沁部落便被打的节节败退,似乎就要步外喀尔喀诸部落的后尘了。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当即下诏,要求关外驻军到辽西、辽东等地挑衅建州叛军,并且要求东江镇的毛文龙伺机而动,在建州叛军的后方搞搞小动作。

群臣对皇帝的旨意大感惶恐,纷纷劝谏皇帝收回成命。这些人或是承平日久,或是被八旗兵给打怕了。以他们的意思,努尔哈赤不来找朝廷的麻烦就烧高香了,哪能巴巴的跑过去,挑衅人家?

万一努尔哈赤被激怒,空国而出,再次侵犯,朝廷可怎么抵挡的住?

已经丢失了辽东镇了,难道要把整个关外都给丢了不成?关外若是丢失殆尽,下一步是不是就轮到迁都了?

皇帝对于群臣的态度大感恼火,他痛斥群臣愚昧胆怯,并用名言“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来警示群臣。并拿偏安一隅,苟求和平的南宋朝廷做反面教材,拿汉初的和亲政策,做反面典型。

“赵宋君臣,奴颜媚态,侍奉夷狄,岂有善终?刘氏天子,包羞忍耻,世代和亲,岂有善果?”皇帝的怒斥掷地有声,“朕不愿做亡国之君,更不愿做窝窝囊囊,被四夷瞧不起的君王!朕要用剑,把汉唐以后咱们丢失掉的尊严重新拾起。”

事实证明,皇帝的眼光的确高瞻远瞩,在朝堂辩论及军事部署决策下达后不久,科尔沁部落就向金国求援。跟许多menggu部落的扭捏态度不同,科尔沁部落由于跟金国有姻亲,故而向金国求助,被视为天经地义。

努尔哈赤对草原也是垂涎已久,一直以来都苦于没有正当理由跟强大的国力做支撑,以支持他夺取更多地盘。但是现在科尔沁部落把一切都给他送来了。努尔哈赤决心率领大军亲征,以目前金国的国力,虽不至于跟明帝国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挞伐menggu还是绰绰有余,更何况还是对付恭顺汗这个败军之将。

努尔哈赤征调了三万人马,准备出征大漠。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手下人来报,说明军在辽西有大动作!

辽西之地自打广宁之战后,就变成了一片无人区,那里原本的居民一部分被努尔哈赤掳掠到了辽阳附近安置,成了八旗兵的奴隶,另一部分被明军带走或自行逃亡到大凌河以南或直接逃入关内。

之所以努尔哈赤没有占领辽西,以来

他的国力军力捉襟见肘,二来留下一个军事缓冲区,对金国政权来说,百利无害。

听说明军在军事缓冲区内有大动作,这令努尔哈赤大皱眉头。他暂停了远征漠北的计划,潜下心来研究明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打明军在辽左经历了一些列耻辱性、溃败性的战败后,明军便再也没了昔日的威风,别说出城跟八旗兵交战了,就是守城都畏惧三分,向如今这种主动挑衅的行为着实罕见,故而不得不引起努尔哈赤的警惕。

多方试探之下,努尔哈赤得知,明军集结了五万多人在辽西举行演武,每天都炮声阵阵,金戈铁马之声更是昼夜不停,好一副厉兵秣马的画卷。

另外一个糟糕的消息是,东江镇毛文龙也不再消停,他的部下又开始出动,在八旗兵的占领区打游击,骚扰的八旗兵人困马乏。

这两个明显的军事信号令金国上下顿时风声鹤唳起来,对于驰援科尔沁部落的声音也就不见了。努尔哈赤觉得明国可能随时对辽东发起进攻,这令他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放在拱卫金国上,那里还能对科尔沁部落施以援手?

不过在关键的时候,努尔哈赤从明帝国内部得知消息,说明廷跟menggu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签订了盟约,此刻明帝国的军事部署,完全是为了牵制住八旗兵,用以配合林丹汗攻打科尔沁部落。

这条来自于明帝国内部或许还是明帝国高层的情报显示,明帝国内部对于同金国的战和一直没能达成共识。有鉴于金国昔日不俗的战力,明帝国高层的大部分官僚,都持有谨慎的态度,认为短期内跟金国爆发大战并非明智之举。

这个情报令努尔哈赤大感心安。面临科尔沁部落越来越急促的求援,努尔哈赤终于肯松口,他命令皇太极率领三千人马支援科尔沁部落。三千人或许不多,但都是清一色的精锐八旗兵,在皇太极这种出色的将领的统帅下,足以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

事实上,皇太极的表现也着实不俗。自打他的部队来到科尔沁草原以后,便逐渐扭转了战局,用极少的部队,跟恭顺汗的大军周旋在广袤的草原之上。草原上居无定所,故而军队的数量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恭顺汗始终找不到科尔沁部落的老巢,无法一举而定乾坤。而皇太极则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骚扰、游击,给恭顺汗的后勤及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困境。不过由于皇太极的军队数量有限,他并不能彻底转败为胜,只能将察哈尔部落的军队拖在科尔沁草原,不得寸进。

另一边,努尔哈赤派出精锐部队一道开赴辽西,展开阵形,做出跟明军开战的架势。果不其然,明军很快就收缩了兵力,未战先怯!

努尔哈赤心头大震,他命令军队挑衅明军,在辽西的旷野上跟明军开战。明军五万多人,八旗兵只有一万多。双方的战争从七月份打到了九月份,互有损伤。因为明军的战斗意志并不坚定,以致于这两个月来,两军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并没有动真章。到了十月初,察哈尔部落内部发生变故,恭顺汗极忙从科尔沁草原回师平叛。原来是被他兼并的外喀尔喀部落的牧民在几个贵族的率领下发动的叛乱,甚至一度围困了恭顺汗的都城察罕浩特。恭顺汗的妻妾跟财富都屯聚在这座城池之中,远征科尔沁部落的将士的家人也多居住在城中,察罕浩特被围困之后,察哈尔部落的远征军,顿时没了军心士气,只得打道回府。

此役打了好几个月,劳民伤财不说,科尔沁部落也没有打下来,军队也死伤惨重,这对恭顺汗的威望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损害,再加上察哈尔部落内部的叛乱,这令恭顺汗成了惊弓之鸟,感到自己的权势极不稳固,再也不敢轻易远离本部作战。

而明帝国跟金国在辽西有些虎头蛇尾的战争也随着恭顺汗的失利告一段落。明金两国的撕杀虽也耗时良久,虽也声势浩大,但双方心照不宣,都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以致于双方的损失都在四位数以下。

这场耗时良久,牵动了东北亚几乎所有上得了台面的势力的战争,也并非没有丝毫亮点,譬如毛文龙就怒刷了一波存在。他在金国无暇顾及的时候,率军进入辽东镇,突袭了数座州县,斩首五千多级,当然事实上这里头可能一半以上都是平民百姓的头颅,但碍于民心士气,朝廷只能捏着鼻子,点头承认,还要颁发嘉奖令及犒赏银。

由此可见,毛文龙的存在更多的只是一种战略上的牵制,一种无形中的掣肘。毛文龙兵将不多,却恰恰处在最要命的地方——皮岛,也即辽东镇的大后方。虽然迄今为止毛文龙尚没有给金国造成太大麻烦,但他就像牛皮膏药似的钉在皮岛,始终令金国权贵们如芒在背。

这种战略威慑,有时候要比千军万马要来的效果更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一剑独尊盖世剑来逆天邪神洪荒之青蛇成道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临渊行影帝武炼巅峰帝霸
相关推荐
快穿女配苏炸了柯南之千羽重生快穿之女配花样逆袭快穿之女配又中毒了快穿之女配逆袭路天启风云录之无限战争诸天启临篮坛K神篮坛传奇富豪篮坛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