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为防盗章

虽然国家178年提出了改革开放,一部分头脑机敏的人抓住时机率先富裕了起来,东南沿海地带人们的生活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14年过去,改革的春风也没有吹到这个大西南偏远地区的贫困小山村,尽管180年国家推行了包产到户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山里可以耕种的平地良田本来少,分到的土地更少了。山上的农民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甚至还比不上80年代的城镇。

一家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更无从谈及其他。

唐家的房子是十多年前盖的,土木结构稻草盖顶。那个时候的农村灶房,完全不像现在干净整洁的厨房,有着天然气,和一系列现代化的厨灶器具。

那时的灶房像是一个简陋的棚屋,仅靠着堂屋搭起来,中间只隔了一块布帘子。灶房没有烟囱,一炒菜的时候整个屋里都弥漫着呛人的油烟味,墙壁和棚顶的木头被熏烧的黑乎乎的,一刮一层的黑灰。墙壁上挂着菜刀铲子勺子,个个都是精铁铸的,又大又沉,一勺子舀起来的水都足够灌满大号的搪瓷碗。

锅铲大,做饭的锅自然也不小。土灶是用砖石砌的,上面嵌着两口硕大的锅,侧方是两个烧火的炉膛。旁边靠着角落堆满了比人都高的干柴堆。

农村孩子懂事的都早,很小的时候会帮爸妈做事。要是在农忙时节,父母忙着种地的话。煮饭炒菜的事,都是由小孩子帮忙。

唐心悦还记得,自己每天都要带着唐家两个小的都要出去捡柴劈柴。在陆秀云炒菜的时候要帮着烧火。坐在干柴前面,一手攥着烧火钳,一手往灶膛里塞干柴。那时候完全不像现在用天然气灶一样,火力大小轻松可以调节,最难的是掌握火候了,火大了饭要糊,火小了又半天烧不开水浪费了柴料。

而且熊熊火焰把脸照的通红,冬天还好,要是在夏天,烧一顿饭要出一身的汗水。所以家里人脸颊两边从来都是红扑扑的。

后来大了点,她要跟着母亲学做菜,第一次上灶台的时候,人比台子高一点点,脚底下要踩两匹砖才够得着锅铲炒菜,力使得过猛了,更是差一点一头栽倒在比脸盆还要大的锅里。

她走了几步,看到灶台一头抵着墙壁,另外一边是过道,过道靠墙那放着一个木头柜子,上面摆放着几个大号的搪瓷碗,挂在墙上的筷筒里插着数的清的筷子,柜子旁是两个暖水瓶,外壳是铁皮镂空包裹的,唐心悦记得这是父亲刚下乡到这来的时候,队里分给他的家当。

“怎么起来了?”陆秀云正在炒菜,两个弟弟妹妹坐在灶台前帮忙烧火。

“姐!”

“大姐!”两个孩子笑着叫她。

“哎!”唐心悦应了声,走到炉子边,把信一口气全扔了进去。

橘色的火舌舔舐着薄薄的纸张,卷曲融化,眨眼间变为灰烬。

唐心悦长长吐了口气。

旁观的三人都惊呆了,平日里唐心悦最宝贵这些信了,弟弟妹妹摸一下都生怕弄脏,现在竟然悄无声息给烧毁了?!

“心悦,你怎么把信给烧了?你不给人写信了吗?”陆秀云奇怪地问道。

唐心悦笑笑,“我是觉得人家是董事长,日理万机的,我不要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打扰人家了。等我以后赚了钱再回报给他。”

她还是对对方有感激,毕竟人家给了她上学的机会。但是她不会再上门去主动承受又一次的屈辱了。

至于徐蔚然……

唐心悦心中浮起一丝怅然,徐蔚然和他家里人完全不一样,可他们本是两个世界的人。这一世更不会有交集了。

“我来。”把两个孩子叫开,唐心悦往小板凳上一座,开始烧起了火。

陆秀云制止,“你刚好点出来做什么,快回去躺着。”

唐心悦笑着道,“我没事了,躺太久身体都没力气了,还是起来活动点好。这里也更热和。”

“那你烤火吧,”陆秀云知道灶房里温暖,冲唐恬道,“去,把你姐的汤婆子和衣服给她拿过来。”

那个时候村里连电都没通,更何谈电热毯、电暖炉了。唐心悦刚才在被窝里醒来,发现还有陆秀云特意放的汤婆子。汤婆子是一种铜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从这个口子灌进去。拧好螺帽,外面包一层棉布,塞在被窝里,是能够保温很长时间的取暖工具了。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塑料制品逐渐普及,轻便好携带的暖水袋才取代了传统的沉重不便的汤婆子。而唐家还是用着汤婆子。烧的滚烫的开水倒进汤婆子里,能管五六个小时,把润凉的被子烘的暖暖的。然后水凉了又得换,可唐心悦身边的汤婆子一直没彻底凉过。

这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

“哎又是我……”唐恬本来被烘烤的浑身暖洋洋的,一点也不想离开灶房,嘟囔着抱怨了一句,可想起生病的姐姐,瞪了眼笑嘻嘻冲她做鬼脸的唐岩,应蹬蹬跑了出去,很快又折返回来,把汤婆子往唐心悦手里一塞,把衣服给她披上。

“我这里不冷,你拿着。”唐心悦心中暖融融的,反手把汤婆子给她。

唐恬笑嘻嘻地抱到怀里,和唐岩一左一右围在唐心悦身边,帮她递柴,时不时拿烧火钳捅一捅灶膛,把里面腾出点空隙来好进空气,让木材充分燃烧。

他们其实还小,并不知道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只是一代代父母教导下来的结果。知道捅一捅,火能烧的更旺,能够节约燃料。

“呲啦”

一大盆白菜倒进热了油、烧的滚烫的锅中,顿时油星四溅,烟雾缭绕。

陆秀云动作麻利,几翻几炒,很快出了锅。而另一边的大锅里,杂粮馍馍也蒸好了。

“吃饭了。”陆秀云招呼。

两个孩子欢呼一声,迫不及待丢了柴火,一个帮着陆秀云端菜端饭,一个擦桌子拿碗筷,分工协作,动作快速又不手忙脚乱,一看是做惯了的。

唐心悦去水缸那用葫芦瓢舀了勺水。葫芦瓢是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是以前常用的一种舀水工具。进城读书后唐心悦再也没见过有人家用这东西。城里人更讲究轻便,多用塑料的。不像农村里更在乎工具的结实耐用。

她往锅里舀了两勺水,用劈篾成细丝然后扎成一束的竹刷把,刷刷几下把刚炒过菜的锅给洗了。

他们这里地处山区,农田有限,但水量充沛,平整的良田用来种稻子,而春天种稻之前种油菜,食油都是各家各户自己用油菜籽榨的,油菜收成产量也仅够家用。而其他食盐、糖等必须的调味品要下山去镇里买了,所以平时也是尽量节俭着用。

热水涮锅也只水面上漂浮几颗油星子,根本用不着洗洁精这些东西,更何况家里也没有。

把水舀了往外面的地上一浇,拿抹布擦了锅,这算是洗完了,接着再舀上大半锅水,盖上木盖子,着炉灶里剩下的余温,烧开一锅水是今晚和明早一家人吃用的了。

看着繁琐,其实动作麻利的几下给弄完了。

“看来技术也没生疏。”唐心悦心想。这大概是从小跟着母亲做家务,早已养成了深入骨髓的习惯,尽管去了城里读书那么多年,她始终也没忘记这些活儿。

“呼”唐心悦看了下水缸里剩下的浅浅一层水,叹了口气。

大跃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里一共有43户人家,一百多人口,没有通自来水。村里只有一口公用的水井,离得近的可以去打,远的只有去村边的山泉河中挑水了。

唐家还算离公用井不远,一天要挑好几趟才灌的满这口大水缸,水要做饭洗碗、喂养鸡鸭,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饮用和洗漱。担水以前是陆秀云每天必做的家务活,日复一日,后来唐心悦大了点也帮着挑。一把米长的浅黄色的竹扁担,两头挑着两个黑色塑料的高水桶,这担水用的水桶质地和平常的木桶完全不一样,桶壁很厚,提了水更沉了,但耐用耐摔。

唐心悦扫了眼水缸边的水桶,水桶用的太久已经出现了细小的裂缝,是母亲用铁丝在裂缝周围来回绕穿封实,一圈又一圈。农家的东西都是这样,修修补补只要还能用绝对不会扔,沧桑的痕迹记录着那些艰难的岁月。

望着家徒四壁的屋子,唐心悦秀眉紧锁,犯了愁。

重来一世,到底要怎样才能带着家人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到了。”等到终于走到了学校,出了一身的汗。

她喘口气,一抬头看到几个金闪闪的大字,“环宇希望小学”。

学校建在一处平地上,有小小的操场,红色的五星国旗飘扬在正门前,房子是平房只有一层,总共四间屋子,一间老师的住处,两个班级,一间区分了男女生的厕所,统共不到四十个学生。

这所小学是环宇集团资助修建的,条件设施当然比不上后来的希望小学,学校连外墙的瓷砖都没有,只用水泥抹平了墙面,里面的设施也堪称简陋。

但那个时候,学生们已经感到很幸福了。

至少教室有完好的窗户,冬天可以把寒冷的北风关到外面;有课桌和板凳--虽然要两个人共用,也比以前坐在冰冷的石头上,把书摊在膝盖上听课要好上太多。

还有黑板,有粉笔,有作业本和铅笔可以用,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唐心悦忽然想看看时间,环顾四周没找到时钟,才想起来,村小可不像是城里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知道时间,每个教室黑板上都挂着一个时钟。

而这里,除了老师有一块老式的手表可以看时间,通知上下课外,学生们只能从天色来估摸着大概时间。

“好不习惯。”唐心悦一手撑着脸,感觉没有了时间概念。

“你作业写完了吗?”

“写完啦。”

学生说笑着,陆陆续续都来了。

唐心悦看了下大家,一个个走的脸红扑扑的,额上渗着汗珠,衣服破旧打着补丁,背上挎的小书包都是家里人手工缝制的,好一点的背着70年代流行的仿军用绿色背包。

一群萝卜头身高参差不齐,年级大一点的十三四岁也有。年幼的□□岁,有个男孩吸流着鼻涕,发出呼哧呼哧的响声,男孩也不在意,随便摸了下鼻子,把鼻涕往身上穿的棉袄一蹭,从怀里摸出半个馍馍津津有味啃起来。

唐心悦一阵恶寒,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连忙移开了视线。

因为父亲是城里人的关系,母亲受他影响很是注意卫生。他们家虽然穷,衣服也算干净。她记忆里自己很小的时候知道护衣裳,不要把脏东西弄到身上。

因为她的衣服穿不得了,还要给弟弟妹妹穿。

她走神了一会儿,陆成宇进来了,直接往她边上一坐。

山里运输不便,学校虽然得以建立起来,但配套设施并不完善。两个学生要共用一个桌椅。

椅子是长条凳,两个孩子坐一起并不会显得拥挤。

可陆成宇一靠过来,唐心悦整个人头皮都发麻,连忙把身体往旁边挪了挪。

算对方还是个小萝卜头,唐心悦也没忘记他长大后成了杀人犯。

所以对于这种有杀人潜质的小孩,还是保持距离的好--当然,她也记得陆成宇当时用唇语分辨说“不是他”,可两相比较,是个人都更相信法律的公正吧?

很快,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书本走了进来,操着一口带着方言味道的普通话,“同学们早上好。”

“老师好。”起立敬礼,坐下。老师开始了上课,先是语文,再是数学。

这个学校位于偏远的山区,待遇又不好,老师流动性很大。唐心悦记得他们差不多每年都要换代课老师。而且每个老师都要会讲几门课。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她跟着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心不在焉。课本是两个人共用的,她和陆成宇一人一只手拿着课本,和对方并肩的胳膊竭力往回缩,生怕挨到对方一点点。(83中文 .8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洪荒之青蛇成道影帝逆天邪神临渊行帝霸剑来一剑独尊武炼巅峰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盖世
相关推荐
穿越女帝倾天下女帝直播攻略我的天才女友升级兑换系统上海滩之惊蛰这该死的爱[综恐]神级提炼术隐藏已久的真实纸扎人盗墓盗墓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