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当高扬抱定“走到哪儿就住哪儿”的方针,在太行山里越走越深,在浆水供销社那样的“客房”下榻的时候,有人已经在邢台地委的招待所门前等他了。

这是一位五十六岁的老太太,叫徐秀英。象山里的多数农妇那样,她将花白的头发用一块褐色头巾裹着;这头巾是件宝,遮荫凉、挡风寒、提东西、擦眼泪……都是它。她走路有点蹒跚,不难看出,她的鞋尖有一半是空的——那是一双“解放”牌的缠足。

十月十日,高扬没到市里来;十一日,他还没来……徐秀英叹息一声,扯下头巾擦擦眼泪,第二天又来……她在这样的路上,已经奔走五年了……

一九四七年,这位二十一岁的山里姑娘就当了村长,第二年人了党。一九五六年,她已是邢台县手工业联社组干科的副科长了。从一九六一年起,她参加调查一桩牵涉到某些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案,案子未结,“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些心里有鬼的人要她交出材料,她恪守职责就是不交,她一日不交,人家就一日不舒服。祸根儿就从这埋下了。

一九七二年,她发现二轻局经理部仓库保管员陈××有盗卖钢材、私吞货款行为,七三年、七四年、七五年,她和其他同志又多次将陈××查获。作为政工办公室负责人,她多次向领导反映,某位副局长却一再阻挠,不让深究。

陈××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贪污盗窃而又不被追究呢?群众洞若观火。有人说:陈××想捞一千元,他就得贪污两千元,留出一千打通关节。不然人家那么卖力给他打掩护?

一次,一位同志对徐秀英说:“明摆着,咱要再查,就得受打击。”徐秀英答道:“咱们都是老党员了,宁可受打击也不能昧良心,丢原则。”不久,经理部为了同东北林区拉关系搞木材,违反规定动用库里钢材换来白面、香油、花生米、自行车等去送礼,徐秀英坚决反对,并向上报告了这件事。这又在旧帐上加了新“债”。显然,一场“明摆着”的打击报复正等待着她。

天遂人愿,“机会”送上门来了。一九七七年五月,二轻局的卡车在外县轧伤了人,局里派徐秀英和曹济川去处理善后事项。执行任务时,徐秀英被歹徒打成脊椎骨折,衣食不能自理。这是工伤,本应由局里负责护理,局里不管;派个人去找肇事者所在单位,由他们负责总可以吧?连这事也不管。徐秀英的老件,原地区农业局副局长胡芸阁,“文革”中被毒打致伤,七四年从干校回来不久就去世了。七六年,她的小儿子又在唐山地震中遇难夭亡。如今大儿子在部队服役,女儿在十几里外的工厂上班,谁能照顾她呢?她孤独地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以泪洗面。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给党了。七四年到七七年,一连串的不幸没有把她压倒,她忍着悲痛,为揭发坏人,为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四处奔波,调查材料。可是今天,她觉得再没什么可依靠了。她毕竟是个女人哪!她想到了死,想到了自杀…她的心思被女儿看出来了,被一些老同志知道了,局里的群众也偷偷地(!)来看她。人们劝她:“老徐,你可不能死啊!你一死,那案子的材料不就落在人家手里了?人家正盼你死哩!”一句话把她震醒了:“就为了这场斗争,我也得活下去!”她终于熬过来了。

但是,这年十月,徐秀英刚能活动,局党委便做出决定,让徐秀英交出了陈××的全部材料。材料一交,公开的打击报复就开始了:政工办公室另派了负责人,她实际上已被剿夺了职务。紧接着,他们又利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的机会,在办公楼里贴满了“揭批”徐秀英的大字报,说她“文革”中“踹人两皮鞋”,(徐秀英是小脚,一辈子没穿过皮鞋。)又说她从一个老干部家里抄走“八双象牙筷子”。(此人年年吃救济,他买得起象牙筷子吗?)并说这标志二轻局的“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组织全系统的人来参观。此后又扣发了她上访期间的工资,取消了她的奖金——这种“奖金”每人都有,包括贪污分子陈××,唯独“反贪污分子”徐秀英没份儿!

不法横行的当权者,用自己的双手垒起了债台,逼得徐秀英不得不把揭发陈××放在一边,而为控诉打击报复,维护一个共产党员和共和国公民的合法权利而斗争。从七七年到八二年,她写的告状信底稿摞起来足有尺把高。她那双脚印早盖严了从二轻局到地委的三华里路。她找过地区工办、经委、纪委,找过前后几位地委书记、副书记和专员,也找过中央和省里派到邢台的调查组,上过省城也上过北京。她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她曾经感动得流泪,也曾经伤心地痛哭。她究竟流了多少眼泪,只有那块褐色方巾有数。

在她上访的五年间,上级先后派出了五个调查组。其实案情早已查清,地委领导也曾多次指示二轻局给徐秀英“落实政策”,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为什么?这些领导同志大概忽略了一个事实,而这个事实却被打击报复者看透了:不管谁的指示,最后都得通过本单位的当权者,而这些当权者正是“被告”本身。某局长曾多次叫号:“你告吧!告到哪儿也得回来找当地党委!”某经理气魄更大:“你告到联合国我也不怕!”

多少富有正义感的老同志和普通群众,都以种种曲折的方式同情过她,声援过她,久而久之,也觉得胜利无望了。一位老同志去世之前对她说:“秀英啊,你要有个思想准备,不是斗争胜利的准备,是失败了回家种地的准备……”

回家种地她不怕,连她的孩子也有这个准备。可悲的是:按着组织系统,该找的她都找了,该办的都办了,却一事无成。她担心自己没有力量再斗五年了……

一九八二年七月的一天,徐秀英偶尔从广播里听到一则消息:省委第一书记换了!“高扬!”这个名字对她究竟有什么意义,她还不清楚,但毕竟是一线亮光。过后她又听人议论,说高扬原则性强,办事认真……找高扬去!她只有这一线希望了。

八月二十日下午五点,徐秀英被请到了第一书记的办公室。她暗暗地给自己打气:不管他爱听不爱听,也得硬着头皮说下去。一生中也许只能告这一次了。渐渐地,她发现高扬听得很用心,还常常插两句问话。说到某经理的话:“你告到联合国我也不怕!”高扬很生气,说:“这哪象个共产党员,这是野人说的话!”

徐秀英得到了鼓励,拘束感无影无踪了。她哭着、说着,恨不能把几年的冤屈和积愤一下子都倒出来。

不知不觉,下班时间到了。秘书几次进来,提醒高扬去食堂吃饭。高扬摆摆手说:“再等一等,让人家说完。”从五点一道说到七点半。高扬把她送到门外,对她说:“徐秀英同志,你放心,这些坏人坏事一定要搞清楚。”

在这片十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省委第一书记可算最有权威的人物了。可是谁要是以为他的权力可以无所不达,那他就还不了解“文革”后的中国。

八月二十四日,徐秀英被请到地委会议室,同地委常委们一起,同二轻局局长一起,听取了地委派驻二轻局的工作组的汇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隆重而新奇的场面。徐秀英知道,是高扬同志的批示下来了。

工作组经过调查,再次证实徐秀英反映的陈××贪污问题、二轻局领导打击报复问题基本属实。地委书记当场宣布:“徐秀英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贪污盗窃等不良行为作斗争,今天我代表地委支持你。”接着又对二轻局局长说:“过去地委对你的工作支持不够。今后要把陈××的问题彻底搞清,把对徐秀英同志的错误态度彻底改过来。要开群众大会宣布,清除过去散布的不良影响。”

事情已经办到这一步,徐秀英以为再没有什么问题了。回去以后,某局长并没有召开群众大会,也罢了,能恢复她的工作就行。五年没工作了,她没有忘记她是个共产党员,她不是为了几元工资、奖金才告状的。八O年初,这位局长曾经训斥她:“就你事多,有你的工资,还非要工作!”徐秀英伤心地说:“局长,你我可都是老党员了,你想想,‘文化大革命’十四年没让你工作,你心里啥滋味儿?”

徐秀英不明白:人家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让她工作!有你这个疾恶如仇的人管政工,心里有鬼的人会舒服吗?还能明目张胆地搞不正之风吗?

徐秀英等了几天没动静,就去找局里—位领导,领导告诉她:“你的问题归经理部,你去找他们吧。”徐秀英从二楼来到一楼经理部,新任经理(原经理已调走)说:“还没研究哩,我没见着文字。”整整一个九月拖过去了,他们象踢皮球一样,把徐秀英从楼上踢到楼下,从楼下踢到楼上。最后,那位局长干脆回答她:“实话告诉你吧:是我不同意宣布。愿告你去告吧!”

这是十月五日的事。

官司打了五年,闻名遐迩,邢台市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事情的结局。公理究竟能不能压倒邪恶,看来还是个问题。

十月八日,有人悄悄告诉徐秀英:“听说高扬书记到邢台来了。”

徐秀英沉重地叹息一声:难道非得再麻烦他不可吗?

十月八日,高扬没有来。这天,他在赞皇县听汇报时插话说:“现在歪风邪气严重,他们就是欺负我们掌权的人太软!”

十月九日,高扬还没有来。这天,他在临城对县委的干部说:“对那些违法乱纪的人,该严的不能宽,宽了就等于犯罪,人民就不能原谅我们。”

十月十二日,高扬仍然没有来。他在沙河的会上说:“咱们要硬气一点。我们有纪律嘛,国家有法制嘛!”

十月十三日,徐秀英在招待所仍然没有等到高扬。他在邢台市里的工厂做调查,听取市委汇报时,他点题说:“说说社会风气,说说干部敢不敢得罪人……对违法乱纪的人不敢管,这也是不正之风!…一你们处理不下去,给我打电话嘛,给我打电话不会有什么困难吧?”

十年**,对我们破坏最大的是什么?党风!对我们的四化大业,对人民群众的信心和信仰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党风!为了党风的根本好转,中央三令五申,作为党的老战士,作为省委第一书记,高扬时时处处注视着这个有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如有“战场”,他随时准备冲锋陷阵!他寻找着突破口。

十月十五日,徐秀英一到招待所门口,小招待员就招着手,神秘地告诉她:“来了。”

高扬的秘书接待了她。“你的问题,高扬同志不是批示过了吗?”待徐秀英说出批示以后的情形,秘书吃了一惊……是啊,谁能想到在我们共产党的组织内部,会有这等事呢?

十月十八日,高扬听取地委的工作汇报。谈完了别的,他话锋一转,问:“徐秀英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还没有。”

“她反映的情况是不是事实?”高扬反复问了几遍,地委的几位领导同志都说:是事实。接着他们汇报了八月二十四日地委会议关于处理此事的决定。

高扬问:“地委的这些意见落实了吗?”

“还没有。”

高扬说:“她上访五年多了,就是从地委表态算起,也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为什么还落实不了呢?”

地委领导同志说:“宣布地委的处理意见时,二轻局局长说,二轻局的事不好办……不行,他就辞职。”

问题越来越清楚,已经没有第二种解释。高扬克制着自己的愤慨,说:“徐秀英反映的问题既然基本属实,地委主要领导同志又代表地委提出了处理意见,二轻局就可以不执行!地委就没办法了?你们常委都谈谈,这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照实说,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简单到从来都是心照不宣,无须提问也无须回答。但是这位第一书记偏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而且认认真真等待着回答。问题一下子变得极其复杂了。有的常委支支吾吾说了几句,连他自己也听不清楚,干脆打住了;有的则埋下头,沉默不语。

高扬静候片刻,终于忍不住激愤,说:“你们不愿谈,我也不问了!一个女同志,敢于同贪污行为做斗争,敢于反对领导上的不正之风,特别是在领导的压制和打击下,仍然坚持上访达五年之久,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是难能可贵的!”

“对这样明显的是非问题,你们表了态,在你们领导下的干部顶着不办,你们却能容忍!你们到底能不能办?如果不能,我就另找两位同志,找两位不怕同我高扬一起被打倒的人来办!”

4

憋闷、混沌的日子已经太久了,人们盼望一声雷、一场雨甚或是一场地震。它来了,带着不安的气氛——那是一种强烈得令人忐忑不安的兴奋和期待。这就是邢台人民目下的心境。街头巷尾,人们在悄悄地传告:包文正来了!

地委常委连夜开会。在座的每个人都了解徐秀英一案的始末,却是今天才懂得它的严重性质,犹如大梦初醒。会议当即作出决定:建议司法部门依法逮捕贪污分子陈××;分别撤销或免去打击报复、顶着不办的某局长等五人的领导职务;建议任命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向贪污盗窃行为做斗争的徐秀英为二轻局副局长。地区纪委书记在二轻系统职工大会上宣布了上述决定。接着,《河北日报》、《人民日报》等相继报道了此案处理经过。中纪委和中组部的内部刊物就此发表评论,称赞高扬“表现出了坚定的原则精神和铁面无私的公正态度”,号召各级各方面的领导干部都来做“敢于维护党纪国法的硬汉子!”一个月内,邢台市和驻军有七、八个单位请徐秀英做报告;二轻局的群众纷纷揭发本局的问题;省内外几十人给徐秀英寄来检举揭发材料和信件,请她支援。徐秀英成了他们的“民间检察院”。十二月初,她把保定棉纺厂傅万钧的《第七十次申诉》转呈高扬,高扬派人查处后,在报上公开揭露了这桩打击报复案。一“邢”一“保”两件大事,为八三年河北人民的新年和春节增添了一片激扬振奋之气。

徐秀英,这位生了一副共产党人傲骨的老太太说得好:“高扬同志为我的案子花这么多的心血,组织上又让我当副局长,这不是扶我,扶的是正气,扶的是民心!”

5

人们没有忘记高扬十月十八日向地委的同志提出的问题:对下属如此无法无天的行为,领导者为什么“却能容忍”?又为什么说不清楚或者沉默不语?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说不清楚、不愿说或不敢说的,高扬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得漓淋尽致!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二日,高扬在全省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上严厉地指出:“现在党的战斗性太差了。”“一方面违反党纪政纪的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有言责、有职守者熟视无睹,畏缩徇情的也大有人在。”他向在座的县以上各级党委的一把手们大声疾呼:“连‘小小芝麻官’还会说:‘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象我们这样执掌政权的‘响当当’的革命家,难道有理由怕诬告和丢选票吗?”

怕,软,削弱甚至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组织应有的战斗性,正是症结之所在。此后,三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高扬又在各种会议上多次提出要敢碰“硬茬口”,敢拔“钉子户”,敢在“高门大屋”面前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把能否坚持原则,敢不敢碰硬,当作考核地市县委书记是否称职的依据之一”,对地市县委书记进行了一次重点考核。“敢碰硬”的口号,在省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呼应;素以豪杰并起著称的燕赵大地,站起来一大批“硬汉子”。

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真正与贪赃枉法者同流合污的虽然是极少数;对于“执掌政权”的人来说,处理下属的坏人坏事一般也不必担心受打击报复;但是许多人灵魂深处的某个地方有那么一片阴影,使他在坏人坏事面前总是“底气”不足,总是硬不起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让人民群众失望,于是只好坐在电视机前听凭人群为包文正、徐九经和“七品芝麻官”们大喝其彩了。他们有许多超过封建社会“小小芝麻官”的地方,但常常少了那么一点“与民作主”的抱负和气概。他们离开群众久了,对老百姓的疾苦已感觉不到切肤之痛。看看高扬同志的言行,这些“革命家”们是不难找到自己的症结的。

这里有两笔统计:

一九八三年一月,除去元旦假日,共二十九天(包括星期天),这期间,省里正开着地市县委书记会议,此外高扬又两次下去调查教育问题,此外还要除去开年之初省委的日常会议和处理各种公文所用的时间,高扬处理群众来信四十七件。

二月,总共二十八天,其中包括春节假日和星期天。

他除了去廊坊、坝县、大成、保定调查教育问题,亲自起草《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出席日常会议、处理公文之外,处理群众来信四十五件。

他在这些来信上所做的批示,有许多本身就是一篇感人下泪的好文章。一九八三年二月九日,高扬看到记者写来的一份材料,说那里的领导人从派性出发,不但不支持某项有重大价值并已做出出色成绩的研究,反而百般打击、刁难,眼看春节临近,竟然不给烤火费,使坚持研究的同志几乎个个手生冻疮。高扬立刻批给一位负责同志:“请你负责下决心解决一下,碰一碰仗势欺人的人。其办法是派比较负责、敢办事的人于春节后把信中申诉各点查清楚,如果属实,可同××地委、专署商量,从严处置阻挠科研工作的野人,以警效尤。他们颠倒黑白,违法乱纪,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现在都敢毫无忌惮地做。(信中)所述如果属实,我意应在《河北日报》报道,并处分几个破坏科研工作、不法横行的当权者,以肃那里的恶劣风气。可以立即给×××所打个招呼,使他们安心过春节。”

这里绝没有那种模棱两可、不痛不痒、哼哼哈哈故做城府的官僚气,而是爱憎鲜明,一针见血。正如他在一个批示里写的那样:“他们受欺负连告状都忘了……我这急性人,看了简直想眺起来。”

四川仁寿县一位十九岁的姑娘,被人贩子拐骗到河北,卖给一个农民。姑娘如陷牢笼,不堪虐待,几次逃跑未成。这时仁寿县公安局来调查人贩子的罪证,同姑娘的哥哥一起找到了河北,当地的一个公安人员竟然同参与贩卖妇女的人串通一气,从中阻挠,不许姑娘跟哥哥回家。哥哥提出临走时见妹妹一面,也只许他隔窗看一眼妹妹的泪脸,听一听妹妹的哭喊。有人并声称:“她要想回家,就先把她打残……”

仁寿县公安局写来的这份材料送到高扬的桌子上,已经是十二月三十一日。机关内外充满除夕气氛,割肉、买酒、分戏票、约亲友……虽未放假,习惯上已不正经办公了。高扬心急如焚,立即批给主管政法的负责同志:“××同志:此件请今天就动手处理。如此行径真是无法无天,还成什么社会主义世界。救人要紧,不要强调什么过年过节了。高扬”。

搁下笔,想想还不放心,立即又补上两句:“要用电话通知,立即把张××抢救出来!”

秘书传给秘书,领导批给领导……高扬的批件火速传到了省公安厅。当日上午,公安厅即用电话通知到下属公安局,下午又派一位处长带人奔赴该地……

晚上,高扬回到了家里,仍然放心不下。六点三十六分,公安厅的电话要到他的家里,报告说:下午五点五十五分接到当地公安局报告,女青年张××已从某县某村解救出来,保护在军分区内。

院子里、大街上传来爆竹的闷响,焰花在窗外闪亮。是吃年饭的时候了,人们在祝福骨肉团聚,老幼平安……高扬打量着小女儿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满怀慈爱地唤道:

“丽达,吃饭吧。”(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影帝帝霸剑来盖世临渊行逆天邪神武炼巅峰洪荒之青蛇成道一剑独尊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相关推荐
篮坛之魔鬼分卫工业革命奇幻事件薄篮坛希望美漫世界霸王轨迹篮坛之锋芒逼人重生之资源富豪我们的四十年斗罗之盗贼斗罗之邪魂师祖斗罗之空间斗神